边解释,“订单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三倍,而且很多客户表达了长期合作的意愿。”
厂领导翻看着数据,眉头舒展了不少:“干得不错啊,没想到你们真把国际市场打开了。”
“接下来最大的问题是产能。”刘好仃如实说道,“如果按照现有生产线的速度,恐怕很难满足这些订单的交付时间。”
厂领导沉思片刻,点了点头:“这个我理解。不过,既然打开了国际市场,我们就得做好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
临走前,厂领导提醒了一句:“国际市场的政策变化快,尤其是环保标准这块,你们得多留心。”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刘好仃心里悄悄埋下。
回到会议室后,他立刻组织团队讨论应对订单需求的初步方案。
“现在最要紧的是解决产能问题。”刘好仃开门见山,“我们要确保每一张订单都能按时完成。”
有人提出可以加班加点赶工,但也有人担心这样会影响产品质量。
“我觉得我们可以考虑引入外部协作资源。”一个声音从角落传来,“比如找一些信誉好的供应商,分担一部分生产任务。”
这话引起了一阵讨论。
“这个提议不错。”刘好仃点头,“不过我们得先评估一下哪些环节适合外包,哪些必须自己把控。”
于是,大家开始分工梳理生产流程,找出可以优化的地方。有人负责测算成本,有人负责联系潜在合作伙伴,还有人负责制定质量监控标准。
“咱们不能因为订单多了就乱了阵脚。”刘好仃总结道,“每一单,都是我们品牌的背书。”
会议结束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大家走出会议室,阳光正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忙碌后的踏实感。
“刘哥,你说咱们以后会不会在更多国家看到咱们的产品?”小张忽然问。
“当然会。”刘好仃笑了笑,“只要咱们继续努力,说不定哪天,全球的人都能用上咱们做的玻璃。”
小张听了,眼睛亮了:“那我得赶紧学几门外语,不然到时候连客户都说不明白。”
“那你得抓紧练口语。”刘好仃拍拍他的肩膀,“别到时候客户问一句‘你好’,你回人家‘再见’。”
众人一阵哄笑。
笑声中,工厂的机器依旧轰鸣作响,仿佛也在为这场即将来临的变革鼓掌助威。
然而,就在大家信心满满准备迎接新阶段时,一个问题悄然浮现。
那天晚上,刘好仃翻看邮件时,注意到一封来自欧洲客户的邮件。对方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