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视一圈,“谁要是嫌麻烦,趁早换个岗位。”
工人们纷纷点头,没人敢吱声。
解决了质检流程的问题,刘好仃又把注意力转向了培训。
新工人越来越多,夜班上岗的人也不少,统一培训根本不可能。而且,不少老员工白天已经累得够呛,哪还有精力带新人?
“那就换个方式。”刘好仃拍板,“轮岗培训制,每小时轮一次,新人轮流来学,老员工录视频教。”
说干就干。
第二天,培训区搬来了投影仪,墙上贴上了操作流程图,桌椅也整整齐齐摆好。老员工们一个接一个地上阵,边操作边讲解,摄像机架在一旁录像。
有个叫王师傅的老员工,在录完一段视频后摘下防护手套,随手往兜里一塞,继续讲下去。镜头里,他的手干净利落,动作标准,就是少了那副手套。
刘好仃看着视频回放,皱了皱眉:“这段剪掉。”
“为啥?”王师傅不解。
“因为你没戴手套。”刘好仃指着他空着手的手掌,“这是违规操作,不能教别人。”
王师傅挠挠头:“哎呀,我就摘了一下嘛,又不是一直不戴。”
“一次都不行。”刘好仃语气平静,“视频是用来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得规范。你要真觉得不方便,我们就改进流程,但不能教错。”
王师傅嘟囔几句,还是配合重新录制了一遍。
培训视频陆续上线,循环播放,新人们看得津津有味。虽然画面有些粗糙,但胜在真实直观,大家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操作。
可问题还是接踵而至。
几天后,刘好仃发现,有些工人偷偷跳过了初检环节,理由很简单——太耽误时间。
“你们是不是忘了上周的事儿?”他在会议上拍案而起,“那批不合格的产品,差点害我们赔钱!你们现在偷懒,将来吃亏的是整个厂子!”
底下一片沉默。
“从明天开始,实行‘质检打卡表’。”刘好仃拿出一张表格,“每个环节都要签字确认,谁漏签谁负责。”
他还让人在每条生产线末尾贴上了“当日质检评分榜”,每天下班前公布各线得分,公开透明,谁做得好谁做得差,一目了然。
刚开始,大家都不太适应,抱怨声此起彼伏。
“天天签字打卡,跟上学似的。”
“评分榜贴得那么显眼,多丢人。”
但刘好仃不管这些,他只是淡淡地说:“你们可以不当回事,但我不能不当回事。”
渐渐地,抱怨声少了,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