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抬起头,“有个玻璃厂用了一种新型的除尘设备,据说效果不错,而且成本也不高。”
“在哪?”刘好仃立刻凑过去。
“这份行业期刊上。”老张指着一段文字,“上面提到他们在山东的一家工厂做了试点,减排效果提升了将近四成。”
“这值得深入研究。”刘好仃拿出笔记本记下关键信息,“回头我们联系一下这家设备厂商,看看能不能实地考察一下。”
与此同时,其他小组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工作。
小王负责节能改造部分,找到了几项可以降低能耗的新工艺;行政那边则开始着手准备员工培训内容,打算从环保意识入手,让大家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其实很多环保问题,都是操作不当引起的。”小王在会上分享,“只要培训到位,很多问题都能提前避免。”
“说得对。”刘好仃点头,“环保不只是技术和设备的事,更是人的事。”
到了第五天,团队已经初步整理出了一份详尽的技术调研报告。
“我们现在掌握了十几种可能适用的环保技术。”小李拿着汇总表汇报,“包括废气净化系统、废水循环利用装置、余热回收设备等等。”
“听起来不错。”刘好仃接过报告,“但这些技术到底适不适合我们,还得听听专家怎么说。”
于是,他们开始联系行业内有经验的环保专家。
第一个联系的是市环保协会的陈教授。对方听完他们的需求后,爽快答应了见面时间。
“你们能主动来找我们咨询,说明是真的想做好这件事。”陈教授笑着说道,“现在很多企业都是等出了问题才想到整改,你们这是未雨绸缪。”
“我们没那么多资本试错。”刘好仃实话实说,“所以希望一步到位。”
陈教授仔细看了他们的调研报告,然后指着其中一项技术说:“这个余热回收系统,我觉得特别适合你们。玻璃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温废气,如果能回收这部分热量用于预热原材料,不仅能减少能源浪费,还能降低成本。”
“听起来很理想。”小李眼睛一亮,“但我们厂的生产线布局比较紧凑,安装会不会有困难?”
“这要看具体设计。”陈教授点点头,“我可以帮你们联系一家做过类似项目的工程公司,让他们来做个初步评估。”
“太好了!”刘好仃立刻掏出手机,“那这事就这么定了。”
随着调研工作的深入,团队成员的热情也逐渐高涨。
“原来环保技术并不只是花钱买设备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