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工艺会不会变复杂,还有人担心培训时间不够。
刘好仃一一解答,最后总结道:“绿色生产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管理层的任务,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会议结束后,小王凑过来:“刘哥,我觉得你刚才说得挺有道理的,但我还是有点迷糊,咱具体该怎么做?”
“别急,明天就开始讨论。”刘好仃笑着拍了拍他的背,“今晚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咱们头脑风暴。”
第二天一早,会议室再次热闹起来。桌上摆着白板和几张写满字的便签纸,大家都围坐着,气氛轻松又认真。
“谁先来?”刘好仃环视一圈。
“我来吧。”一位年纪稍长的技术员开了口,“我觉得可以从原材料入手。咱们现在用的玻璃原料都是传统配方,如果能找到更环保、更容易回收的材料,是不是能降低污染?”
“这个思路不错。”刘好仃点头,“记下来。”
“我觉得设备也可以考虑升级。”另一位年轻员工接着说,“有些老机器能耗高,效率低,换成节能型的,说不定还能提升产量。”
“对,我也觉得流程优化很重要。”小王也插话,“比如咱们熔炼玻璃的时候,温度控制能不能再精细一点?这样既能节省能源,又能保证质量。”
“没错,这些都是切入点。”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大家不要怕想法不成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我们先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列出来,然后再筛选可行的方案。”
讨论进行得很热烈,有人提出改进包装方式以减少塑料使用,有人建议将废热回收用于其他工序,还有人提议引入数字化监控系统,实时掌握能耗数据。
“看来咱们厂里藏龙卧虎啊。”刘好仃笑着感慨,“以前我还担心大家思维固化,没想到一个个都这么有想法。”
“那是因为您给了我们空间。”小王咧嘴一笑,“要是以前开会就是听领导念稿子,谁愿意动脑筋?”
刘好仃听了这话,心里暖洋洋的。
到了下午,大家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负责原材料、工艺流程、设备升级这三个方向的细化研究。每个人都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初步设想,气氛热烈而有序。
“我发现一个问题。”一位技术人员皱眉道,“我们现在掌握的技术资料比较旧,很多最新的绿色生产技术都没接触过,这样很难判断哪些方案真正可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好仃点点头:“这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