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本地行业媒体发布新闻稿,另一方面准备参加即将举行的专业玻璃展,并同步制作宣传视频在社交平台上推广。
第二天一早,刘好仃就带着新闻稿初稿去了报社。他跟一位熟识的记者老李关系不错,两人多年前在一个行业论坛上认识,一直保持联系。
“你们这次可真是下了功夫。”老李看完稿件后感慨道,“以前我也采访过不少企业,打着环保旗号的不少,真正落实到位的不多。”
“我们不是为了面子工程。”刘好仃笑着说,“环保不是负担,而是机会。你看,我们的废弃物排放减少了三成,能源成本也降了不少,客户反馈更是越来越好。”
老李点点头,在采访过程中特别留意了工厂的一套新型玻璃回收再加工设备,问得很详细:“这套设备是怎么运作的?能处理多少种类型的废玻璃?”
“这是我们去年引进的小型再加工设备。”刘好仃介绍道,“虽然体积不大,但效率高,还能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规格的再生玻璃产品。”
采访结束时,老李拍了拍他的肩膀:“这篇稿子我一定写好,你们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与此同时,展会筹备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设计团队加班加点完成了展位效果图,主题围绕“绿色·创新·未来”展开,整体风格清新自然,充满现代感。
样品仓库里,员工们忙着挑选展品。就在整理过程中,有人发现一个新型环保玻璃样品的边角有些瑕疵。
“这是怎么回事?”小林皱眉。
“可能是运输过程中磕到了。”负责样品管理的老周赶紧解释,“要不要换一块?”
“时间来不及了。”刘好仃看了看表,“这样吧,找个打磨工具,把边角修整一下,不影响展示就行。”
大家分工合作,有人打磨、有人拍照记录、有人贴标签,忙而不乱。
展会当天,展位前早早聚集了不少参观者。绿色标识牌、节能设备模型、互动体验区……每一处细节都在讲述着这座玻璃厂的环保故事。
“这款玻璃隔热性能很强,而且是100%再生材料制成。”销售代表正向一位客户介绍。
那位客户听得认真,还不时提问:“那它的强度如何?适合哪些应用场景?”
“强度完全达标,适用于建筑幕墙、门窗等多个领域。”销售代表一边回答,一边递上资料。
就在这时,一位穿着西装、气质沉稳的男士走了过来,拿起一份资料翻看。
“你们这款环保玻璃,有没有做过大型项目测试?”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