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开始了。
到场的客户比预期多了一些,十几个人坐在临时搬来的塑料椅上,有人低头翻宣传册,有人四处打量场地。
刘好仃站在讲台边,手里拿着话筒,声音稳稳地响起:
“各位朋友,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我们是一家普通的玻璃厂,没有华丽的背景,也没有炫目的口号。我们只做一件事——做出更适合客户需求的玻璃。”
底下有人点头,有人记录。
“这款新产品,是我们根据市场调研和客户反馈,反复打磨出来的成果。它透光性好,隔热性能强,还能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尺寸和颜色定制。”
他举起手中的样板,阳光透过玻璃,在墙上投下一片清晰的光影。
“它不贵,但它值。”
台下安静了几秒,然后爆发出掌声。
虽然不算热烈,但足以让刘好仃心里一暖。
发布会结束后,几个客户留下来继续了解产品细节,有人当场表达了试用意愿。
“刘师傅,”一位中年女士递来名片,“我们公司最近正好有个新项目,可以考虑用你们这批样品。”
“谢谢信任。”刘好仃接过名片,认真地看了一眼,“我们会尽快安排送样。”
“另外,”她顿了顿,“你们有没有考虑过线上销售渠道?现在很多客户都在网上下单。”
刘好仃点点头,在笔记本边缘记下了“线上销售”四个字。
等客户陆续离开后,他靠在墙边,长舒了一口气。
小王凑过来:“怎么样?”
“开了个好头。”
“接下来呢?”
“下一步,收集反馈,优化产品。”
正说着,一阵风从门口吹进来,一张纸飘落在讲台上。
刘好仃弯腰捡起一看,正是那张写着潜在客户名单的纸条。
“看来,这场戏还没结束。”他笑了笑,把纸条折好,放进衣兜。
几天后,第一批试用客户的反馈陆续传来。
大部分评价都不错,唯有一家提出了新的需求。
“希望产品能适配更小空间。”这是那位客户在会议最后随口提的一句。
刘好仃把这句话写在笔记本角落,想着或许是个新方向。
广告上线那天,团队熬了个通宵改文案。
原本用了“绝对隔热”、“百分百节能”的说法,结果审核没通过,理由是涉嫌夸大宣传。
“改成‘高效隔热’、‘显着节能’试试。”刘好仃指着屏幕说。
修改后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