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合上报纸,“那下一步呢?”
“第一步,先把这些痛点列出来。”刘好仃指了指桌上的纸条,“第二步,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小林在一旁记录,眼神比前几天亮了不少。
会议结束时,阳光已经铺满了整个车间门口。
“组长,”小李凑过来,“我觉得那个可视化墙的想法可以早点弄起来,让大家看到进展,不然光靠嘴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你说得对。”刘好仃点头,“走,带我去看看那面墙。”
他们来到食堂旁的一面空墙前,墙面有些斑驳,但面积不小。
“这里贴进度图表,这里留个留言板,这边还能挂个意见箱。”小林一边比划一边兴奋地说。
“行。”刘好仃看着他,“你来牵头,小周协助数据更新,有问题随时找我。”
“没问题!”小林用力点头。
第二天上午,墙上已经钉上了第一块展示板,上面贴着本周的协作任务完成率曲线图。
王师傅路过时停了一下,站在那儿看了好一会儿。
“这玩意儿……好像真有点意思。”他低声嘟囔了一句,然后转身走了。
到了下午,二车间班长主动来找刘好仃。
“组长,我想组织一个联合经验交流会,每个月一次,轮流由不同班组主持,大家互相学点东西。”
刘好仃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想做的,就放手去做。”
“那我先回去准备一下。”班长说完就走了。
刘好仃站在原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里忽然有点暖。
他知道,改变从来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演讲,也不是一个响亮的口号。
而是像这样,一点一点地渗透进日常。
就像此刻窗外的阳光,不耀眼,却稳稳地照着。
他走进办公室,拉开抽屉,拿出那份文档。
标题是:《团队阶段性目标实施方案·初稿》
他翻到之前那行空白,轻轻地写下:
“我们的方向,终于一致了。”
文档继续往下延伸,新增一页:
协作进度可视化机制
墙体位置:食堂东侧墙面
内容构成:每周协作任务完成率、跨部门合作案例、员工建议反馈栏
更新频率:每周五下班前由小周负责更新
数据来源:开放交流会反馈 + 各班组日报汇总
他放下笔,靠在椅背上,闭眼休息了一会儿。
门外传来脚步声,接着是敲门声。
“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