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写着各种数值和关键词。
“我发现一个问题。”小林突然举手,“有些设备的报警阈值设置得太敏感了,稍微有点波动就会触发,反而容易造成误报。”
“没错。”刘好仃点头,“所以我们要设定一个浮动范围,比如连续三次超过某个值才触发预警,而不是一次就报警。”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做个分级预警。”李姐提议,“一级是提醒级别,二级是警告,三级才是正式预警。”
“这个思路好。”王师傅立刻跟进,“就像天气预报一样,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层层递进。”
“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模式来设计。”刘好仃在本子上画了个图,“比如设备温度超过正常范围10%时发出提醒,超过20%时发出警告,超过30%时触发正式预警。”
“那不同类型的危机也要有对应的响应流程。”李姐补充,“比如环保检查临近时,提前一周进入二级预警状态,安排人员自查自纠。”
“对。”刘好仃点头,“那我们现在就要为每种危机类型制定相应的预警流程。”
会议进行到中午,大家草草地吃了盒饭,又继续投入讨论。
“我觉得还可以加一个自动通知功能。”小林说,“一旦触发预警,系统能自动发信息给相关负责人,省得耽误时间。”
“这个建议不错。”刘好仃记下来,“回头让技术部看看能不能实现。”
“另外,预警信息的传递方式也得统一。”李姐提醒,“不能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发微信,太乱。”
“那就统一用企业内部的通讯软件。”王师傅建议,“还能留记录。”
“好。”刘好仃点头,“那我们就在操作手册里写明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和格式。”
讨论一直持续到下午三点,白板上的内容已经密密麻麻,几乎贴满了便签纸。
“现在咱们该模拟测试了。”刘好仃站起身,“找几个典型场景,看看这套机制能不能准确预警。”
“我来模拟设备故障。”王师傅自告奋勇,“我可以假装某个电机出现异常声音,看看系统能不能识别。”
“我来配合。”小林打开电脑,“我可以模拟监控系统的反馈。”
“那我来负责环保方面。”李姐翻出她的表格,“比如模拟pH值超标。”
“那就开始吧。”刘好仃一声令下,会议室变成了临时演练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师傅拿着录音笔播放一段事先录好的“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