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要像朋友聊天一样自然。”
会议继续进行,气氛轻松但节奏紧凑。每个人都在笔记本上记下要点,时不时有人提出问题,也有人主动分享经验。
散会后,刘好仃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调出最新的客户名单。他随手点了几个名字,翻看他们的历史订单和之前的反馈记录。
“得挑几个难搞的试试。”他自言自语。
就在这时,小周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张打印纸。
“刘哥,你看这个客户,张总,连续三次都没填写反馈,我们打了两次电话,他说不想浪费时间。”
刘好仃接过纸看了看,笑了:“这不是去年差点取消合作那位吗?”
“对,后来你亲自去了一趟,才把单子追回来。”
“嗯……”刘好仃沉思片刻,“这样吧,你先给他发条短信,就说我们最近改了反馈机制,想听听他的真实想法,不强求打分,只聊感受。”
“然后呢?”
“然后我亲自跟他通个电话。”刘好仃笑着说,“老客户嘛,得有点人情味。”
小周点头离开,刘好仃拿起手机,在通讯录里找到“张总”的号码,犹豫了一下,拨了出去。
电话响了三声,对方接了。
“张总,我是深圳玻璃厂的刘好仃。”
“哦,是你啊。”对方语气平淡,“你们又搞什么问卷?”
“不是问卷。”刘好仃语气轻松,“是想问问您对我们最近的服务有没有什么看法,不用打分,也不用填表,您随便聊聊就行。”
对方沉默了几秒:“你们上次那个包装,换得倒是挺快。”
“那是根据您的建议改的。”刘好仃赶紧接话,“我们还准备再优化一下运输流程,想听听您的意见。”
“行吧。”张总语气缓了些,“你说吧。”
刘好仃笑了笑,放下笔,认真地开始记录。
中午饭点,食堂里热气腾腾。
刘好仃端着餐盘坐在角落,边吃边刷着小程序后台的数据。
“这会儿已经有四十七条反馈了。”阿梅凑过来,坐在他对面,“比上次同期多了三分之一。”
“看来新机制见效了。”刘好仃夹了口青菜,“不过你注意看有没有重复的问题。”
“有。”阿梅点头,“主要集中在交货时间和包装细节上,这两个问题出现频率最高。”
“那就优先解决。”刘好仃说,“明天上午开个短会,生产部那边也叫上,看看怎么调整流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