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定。”刘好仃摆摆手,“我只关心两点:一是有没有制造业经验,二是愿不愿意留下来干。”
“本地居住意愿强也算?”小王问。
“算。”刘好仃肯定地说,“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天下午,小王已经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发呆。屏幕上是招聘网站后台导出的二十多份简历,每一份他都点了开看过,有的甚至翻了两遍。
“怎么样?”刘好仃端着水杯走过来。
“数量不少,质量堪忧。”小王叹了口气,“一半都是应届生,还有一半要么转行做销售了,要么直接跳去智能家电那边。”
“有没有符合要求的?”刘好仃问。
“有一个。”小王点开其中一份简历,“之前在深圳一家玻璃厂做过三年技术主管,后来跳槽去了智能建材公司,现在好像离职状态。”
“联系方式有吗?”刘好仃凑近看。
“有,但还没联系。”小王犹豫了一下,“他期望薪资比我们预算高了不少。”
“试试嘛。”刘好仃语气轻松,“说不定他想回来呢?毕竟玻璃这行,干久了都有感情。”
“您倒是挺乐观。”小王无奈地摇头,“不过我倒是想起一件事。”
“什么?”
“我有个前同事,也在玻璃厂干过两年,后来跳槽去了智能建材公司,听说那边待遇比我们这边高三分之一。”
刘好仃听完,没立刻回应,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过了几秒,他说:“回头看看能不能调整一下结构,至少不能让真正愿意留下的人吃亏。”
小王点点头:“我记下了。”
当天傍晚,刘好仃和老李一起往车间走,两个人谁都没说话,脚步踩在水泥地上,发出清脆的回响。
风吹得有点凉,刘好仃把外套拉链拉了拉,忽然开口:“你觉得外面的人,来了能留得住吗?”
老李沉默了几秒,才说:“说实话,我不太信。现在年轻人,图的是发展、是机会,咱这地方……说实话,没啥吸引力。”
“那我们就创造吸引力。”刘好仃语气坚定,“比如,让他们知道,这里有人愿意教他们东西,有真实的工艺可以学,还有数字化转型的机会。”
老李看他一眼:“听起来像打鸡血。”
“这不是鸡血,是方向。”刘好仃笑了,“你想想,你当年学手艺的时候,是不是也希望有人愿意带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李没说话,但眼神变了。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