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林合上笔记本,“所以我建议,第一步不是对外宣传,而是从内部开始凝聚共识。品牌不是贴墙上的标语,是所有人一起构建出来的印象。”
刘好仃听完点了点头:“这个方向没错。品牌建设,得先让员工认同自己的身份,才能传递出去。”
他顿了顿,拿起另一个包子:“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小林问。
“我们厂名太普通了。”刘好仃看着两人,“深圳XX玻璃厂,听起来就像是个代工厂。没有个性,也没有故事。”
“你想改名字?”陈文强有些惊讶。
“不急。”刘好仃摇头,“名字可以慢慢想。但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打造一个让人愿意记住的形象。”
小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觉得可以从视觉系统入手。比如LOGO、包装、宣传材料这些。现在我们连统一的字体和颜色都没有,客户看到的每一批货都不一样。”
“这个我可以找生产部配合。”陈文强主动请缨,“他们那边有设计经验。”
“很好。”刘好仃笑了笑,“咱们先把能做的先动起来。”
这时,门被推开,质检部的老李走了进来,手里还端着一杯豆浆。
“不好意思啊,路上堵车。”他一边坐下一边说。
“没事。”刘好仃递给他一个包子,“先吃点东西,等下听你分析质量这块的品牌影响。”
老李接过包子,疑惑地问:“质量还能影响品牌?”
“当然。”刘好仃认真地说,“质量不只是产品本身,更是客户的信任感。如果每次合作都顺利,客户就会觉得你靠得住,这就是品牌的积累。”
老李点点头:“明白了。我这边最近做了几组数据对比,发现我们产品的返修率比同行低,但客户满意度却不一定高。”
“为什么?”小林问。
“因为沟通不畅。”老李叹了口气,“有时候客户提了个小问题,我们回复慢了,他们就觉得我们不上心。”
“这就是品牌感知的问题。”刘好仃总结道,“不是你做得不好,是你没让他们感觉到你在努力。”
会议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消化这句话。
“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陈文强打破沉默。
“先做两件事。”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几个关键词:“第一,建立品牌形象诊断报告;第二,启动内部品牌共识计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具体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