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仓库门口,手里拎着那块温控模块,像拎着一只沉甸甸的旧梦。
阳光从玻璃顶斜斜地照下来,把模块上的金属外壳映得发亮。他眯了眯眼,转头对阿芳说:“这玩意儿要是能说话,怕是能讲出一整部厂史。”
阿芳抱着一沓资料,笑得有点无奈:“你这人,跟旧设备都能聊出感情来。”
“不是感情,是经验。”刘好仃低头看了眼模块上的编号,“这东西当年被淘汰,不是因为它没用,而是我们没用对。”
阿芳翻了翻手里的资料:“那现在,我们能用对了吗?”
“至少,知道它能干点什么了。”刘好仃走进仓库,把模块轻轻放在桌上,“接下来,我们得看看,它能不能帮我们干点新活。”
仓库里堆满了各种设备,有的落了灰,有的还贴着标签,像一个个被遗忘的承诺。刘好仃绕过几个箱子,走到一台老旧的切割机前,伸手拍了拍它的外壳。
“这台机器,是我们那批人改的。”他像是自言自语,“那时候没电脑,靠手调参数,调得手都快断了。”
阿芳站在一旁,听着这些老故事,像是听一段不属于她的历史。
“可现在不一样了。”刘好仃转身,眼神亮了些,“我们现在有数据、有记录、有逻辑。我们不是靠经验修设备,是靠理解。”
阿芳点点头:“所以,你打算把这理解,带到新技术上?”
“对。”刘好仃拿起一张技术手册,“咱们现在能修旧设备,不代表我们就只能修旧设备。下一步,得看看,能不能把新技术引进来。”
阿芳没说话,只是低头翻着手里的资料。她知道,这一步,比修旧设备要难得多。
技术会议那天,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手里拿着一支马克笔,笔尖在“试点周期:2周”上轻轻点了点。
“我们已经完成了旧设备的初步改造。”他说,“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下一步。”
“下一步?”老李坐在角落,皱着眉,“你是说,要引进新技术?”
“对。”刘好仃点头,“我们已经证明了,旧设备可以改、可以调、可以优化。但有些问题,不是靠改就能解决的。我们需要新东西。”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
“可新技术……”小林开口了,“不是说引进就得花钱吗?我们不是刚省了一笔预算?”
“省下来的,是用来干更有价值的事。”刘好仃语气平稳,“新技术不是浪费,是投资。我们不是买设备,是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