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厂的晨光总是来得早,尤其这几天。刘好仃没等太阳完全爬上楼顶,就蹲在厂区门口那两块带划痕的样品前,用指甲轻轻刮了刮边缘——不是检查瑕疵,是看灰尘积了多厚。
“三天了,没人动它。”他自言自语,“说明大家真开始在意‘看不见的地方’了。”
这话要是放上周说,估计得被笑出声。但现在,连食堂阿姨都学会了问:“今天你们线上的玻璃,擦脸能照出眉毛不?”
刘好仃乐呵呵地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顺手把那两张纸条收进口袋——不是扔掉,是留着当纪念。
会议室比人还先醒。空调刚开十分钟,小张已经抱着笔记本坐那儿了,屏幕上贴着便利贴:“品牌宣传=让世界觉得咱家玻璃会发光。”
阿芳进来时差点被绊倒:“谁写的?这么浮夸?”
“我。”小张理直气壮,“上次老李说他们家玻璃能照出人脸轮廓,我就想,咱能不能再狠点?比如——让玻璃自己开口讲故事?”
刘好仃进门正好听见,没笑也没皱眉,只是把保温杯放在桌上,发出“咚”的一声轻响:“行啊,那你先编个故事,看看能不能让审批部门听了不打哈欠。”
大家哄笑起来,气氛顿时松快。
讨论从“投哪儿”开始吵。有人主张投行业杂志,高端大气;有人提议短视频平台,便宜又快。争到最后,小张一拍桌子:“咱们干嘛非得二选一?不如两条腿走路!”
刘好仃点头:“好主意。但记住,两条腿不是瞎跑,得知道哪条路通向哪儿。”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地图:左边是“专业圈”,右边是“大众眼”,中间一条小桥写着“社交媒体”。
“咱们现在站这儿,”他指了指起点,“想让人记住咱的名字,就得让他们觉得咱不光会做玻璃,还会讲生活。”
小张立刻接话:“那我负责调研社媒数据!保证找出最适合咱们发声的平台!”
刘好仃冲他竖起大拇指:“去吧,调研完别光写报告,带点‘热乎气儿’回来。”
广告文案改了七版,第八版终于过了初审。结果卡在审批环节——理由居然是“画面太亮,疑似虚假宣传”。
负责对接的小陈哭笑不得:“咱拍的就是透光率啊!他们以为我们在P图!”
刘好仃没急,反而拉着小陈去审批办公室坐了一下午。回来时手里多了张纸,上面印着“深圳市制造业品牌推广扶持计划”。
“运气不错,”他晃了晃那张纸,“最近有个绿色通道,专门给愿意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