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根针。
镇里别看就这么22个编制,但需要处理的工作千头万绪,真要列起职责明细来怕是三号仿宋字体得写个几十页纸。
所以,合村并镇虽然重要,却并没有重要到全镇一起参与的地步。
这项工作开展两年,一直都是副镇长葛涛牵头,底下两个干部配合协同,仅此而已。
当然,效果摆在这里。
两年时间,只推动了新村花园一期交房,迁进去三个自然村总共四百户,不到600名村民。
而这三个自然村,还是本来就离星光镇镇集最近的几个村子,村民们打心里对“进镇上楼”的接受程度是比较高的。
然而在如此良好的心理预期下。
新村花园一期房屋的质量,却让首批“并镇”的村民无比失望,一个个懊悔不迭、扼腕叹息,觉得吃了个天大的哑巴亏。
即便林骁做主,让开发商耀发工程立即启动维修,并在一周内成功解决了所有漏水问题。
但房屋质量有问题,这是实打实发生了的,没办法更改。
甚至早就传遍了星光镇十里八村每一个角落。
村民们对于合村并镇政策本就带着怀疑和抵触,新村花园房子漏雨的新闻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全镇村民个个态度坚如磐石——绝对不搬!
这也是后面工作迟迟推动不下去的原因。
在民意如此抗拒的情况下。
仅靠葛涛和两个兼职干部去做工作,就算是跑断了腿也根本出不了成效,下再多功夫也是白搭。
但话又说回来。
合村并镇是国策,是实实在在对于偏远乡镇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提升都有好处的。
必须坚决落实,没有商量的余地。
所以,工作该干还得干,项目该推还得推。
鉴于时间紧任务重,林骁决定全体干部一起上手,通过下半年6个月的时间,把这个难啃的硬骨头给啃下来——人多力量大嘛,二十二口钢牙,多硬的骨头也给你咬稀碎。
当然,工作要干,也不能蛮干。
林骁经过这阵子的调研,对于合村并镇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梳理,对下一步工作打算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重新划定合村条件,将县里定的“常住人口200人以下”的硬性规定灵活调整,红线不变,但不一定都要迁移到镇上,可以考虑“邻村合并”的方式,将符合条件的小村子合并到旁边的大村子,或者几个小村组合成一个大村。
当然,这方案之所以在前期没有提出,是因为这里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