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综合其他>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61章 召宗室入京!(二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章 召宗室入京!(二合一)(1 / 6)

前几句都不稀奇,也就是标准的奏疏话语。

直到

“陛下可于宗室之中,择贤德兼备者入京,考察数年,取诏书为二,书储君之名,一置内廷,一藏于身。

待天命有归之日,或可托孤文武大臣,启封昭示天下。

储君之外,余者皆封以官爵。若官家诞有皇子,则取出诏书销毁,立储之事作废。”

嘶~!

这几句话并不长,赵祯却心头酥麻,又连忙回返,再度仔细斟读。

江昭余光一瞥,心头一松。

稳了!

这秘密立储法,本为清时的立储法子。

清代君王并非儒家君王,受到的儒家思想限制也要少一些。

秘密立储法,自是可以推广。

如今的这个时代,文峰鼎盛,儒学繁荣,这种立储法子注定不可能推广。

但用于处理“君王无子”的窘境,却是非常适合。

特殊情况,特殊办法,君臣都能接受。

特别是立储诏书可作废这一点,绝对足以让任何皇帝心动。

奏疏并不长,秘密立储法也不难理解,核心内容就几句话而已。

但,赵祯愣是观望了近一个时辰。

不时走来走去,不时驻足沉思。

这个法子,非常吸引他。

但也有让他犹豫的地方。

譬如:托孤大臣。

以往,储君积势多年,本身就有不俗的权势。

君王托孤,更偏向于走流程。

这秘密立储法的托孤不一样,乃是君王临终遗嘱托孤。

平时,储君不显,就没办法大量积势,权势集中于托孤大臣,新君得从臣子身上收回权力。

半响,赵祯长舒一口气,下令道:“去,召汴京三品以上的官员,入御书房一叙。”

储君不显,无法积势,这就是他要的!

至于,遗嘱托孤会不会致使新君手中的权势降低?

人都死了,哪还管洪水滔天?

几乎是肉眼可见的变化,赵祯身子都直了不少。

压在身上的担子得以放松,就连走路的松快了一些。

见江昭足足侯了一个时辰,赵祯不免感慨道:“卿,实为国之栋梁!”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此乃臣子分内之事。”江昭连忙躬身道。

赵祯颔首,没有说话。

作为一个长时间执掌江山的君王,他知道什么样的臣子是好臣子。

心里都有账!

赵祯挥了挥手:“尝尝糕点、瓜果吧!那些人,怕是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