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天子脚下。
若问哪里的人消息最灵通,那无疑就是汴京的人。
受益于权势带来的富贵,汴京官眷贵妇最是关注朝堂政事,消息流传堪称天下之最,
一旦有些许风吹草动,便是人尽皆知。
讲堂巷。
此地,毗邻大相国寺,因曾经有一些教书先生于此开设讲堂而得名。
时至今日,讲堂早已不知所踪,唯有一些药铺、布铺,勉强维持一定的人流量。
莫说是相比起文人清流常居的曲院街差了不止一筹,便是相比起宣和街的积英巷,也是逊色三分。
要说小巷有什么值得注目的东西,更多的可能是小巷住有一户康姓官人。
这位康姓官人之妻,乃是已故太师王祐之嫡长女,出身显赫。
康宅。
“嘭!”一盏茶杯被摔碎。
“你说说你!我当初就怎么瞎眼选了你?”康王氏指着一副无所事事样子的丈夫,一脸的恨铁不成钢。
“我妹夫盛纮,九品官身从边疆一路擢升到了汴京,你呢?”
康王氏叱道:“没事就混着一些狐朋狗友,天天就知道去广云台饮酒狎妓,方才堪堪八品官身,可有半点成大事的样子?”
“哼!”
康海丰瞥了妻子两眼,冷哼一声:“你莫要无理取闹,我就是纳了几个妾而已。”
王若与伸手一指,不耐烦的叫道:“倘若你是个上进的,让我不必为子女前程担忧,你就是纳一千个妾,我也不吭一声。
偏偏你道貌岸然,烂泥扶不上墙,没有半点本事,却还盯着我的嫁妆,可还有半分道理?”
康海丰盯着妻子望了一眼,哪怕他是个无所事事的混账,却也知道挪用女子嫁妆是一件为人所不齿的事情。
一下子,他的气势就弱了不少。
康海丰转身,就要离开,王若与却不依不饶。
“你瞧瞧你的窝囊样,有什么用?”一句满含不屑的话,让康海丰有些烦闷。
他一摔茶杯,怒道:“你有本事。你有本事怎么不去攀附小阁老,让他给我升官?”
言罢,大步走开。
“你烂泥扶不上墙!”王若与长长一嘶,眼中尽是不甘。
相比起妹妹王若弗,她的起点可是要高上太多。
彼时,父母为两姐妹择选了两位女婿。
一位是康海丰,其父亲康老爷子官居四品,眼瞅着就是能身披紫袍的人物,康海丰本人更是进士出身,非比寻常。
要背景有背景,要才华有才华,一看就是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