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综合其他>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168章 江卿,你怎么还没抵京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8章 江卿,你怎么还没抵京啊?(2 / 3)

严。

左首,有着一道七尺偏门,通往一丈许耳房。

其内,摆着一道木几,上有一些奏折、文书。

新帝赵策英,一身素服,手持朱笔,认真观阅批示。

老皇帝驾崩,以惯例论之,以日易月,国丧二十七日。

其中,三日为哭临,百官哭泣,以示哀伤。

余下的日子,就是单纯的服丧,生活低调朴素即可。

作为新帝,为了尽快掌权,往往是服丧与治政兼得。

一边服丧,一边处理政务。

为了平衡丧仪与政务,唯有灵前办公,也即所谓的“谅阴听政”。

一道奏折入手,赵策英望了两眼,朱笔一滞,面色微沉。

【昔汉安帝登基,邓绥称制而汉祚延;近考章献明肃临朝,大中祥符之治愈昌

伏惟陛下纳扁鹊“治膏肓必用奇方”之训,暂开禁掖,允耀坤仪。】

洋洋洒洒,约莫千字。

意思一目了然,希望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赵策英瞥了一眼,心中甚是烦躁。

就这样的奏疏,可不止一道两道。

这几天,起码上奏了二三十道。

内容、规格、理由,大差不差,让人没有任何观阅的欲望。

一伸手,奏疏丢到木几角落,赵策英无声一叹。

太祖一脉登基,没有任何根基,实在是举步维艰。

外有“垂帘听政”的劝谏,内有禁军之忧。

从秘密立储法建立之初,太祖一脉就被认为是“陪跑”人员,乃是先帝为了拉拢太祖一脉,缓和太祖、太宗两脉关系的操作。

谁也不认为太祖一脉有望登基!

可事实就是,先帝不在乎继承者的血脉问题。

他,赵策英,借着武德充沛的优点,就此登基上位。

不过,先帝不在意他的太祖血脉,不代表其他人也不在意。

特别是太宗皇帝后嗣,非常排斥他。

究其缘由,自是太祖、太宗两位先祖埋下的祸根。

烛光斧影,实为千古“佳话”!

自太宗皇帝登基以来,长达七八十年的时间,太祖一脉都是遭到针对的对象。

如今,先帝传位于太祖一脉,自是惹得太宗一脉担忧,生怕引来“大清算”。

因此,宗正寺的赵氏子弟齐齐上书,希望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作为受到推崇的对象,太皇太后持缄默态度。

赵策英凝眉,不免摇摇头。

太皇太后!

这个辈分,太高了!

作为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