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综合其他>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177章 恩科及封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7章 恩科及封赏!(1 / 4)

汴京,御书房。

除了太监与宫女外,唯余君臣二人。

“体天法道极功全德威远圣武睿哲仁孝皇帝?”赵策英手持文书,不禁点头。

这个谥号,甚是贴切。

相比起庙号的定性评价,谥号已然倾向于纯粹的称颂。

区别就在于,有的谥号是言之有物,有概括君王一生功绩的效果;有的谥号纯纯是空中楼阁,称颂得让人心头害臊。

德威,圣武,仁孝。

不单贴切高宗皇帝开疆拓土的功绩,也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毕竟,先帝休养好歹休养生息四十年,这样的功绩绝非“高宗”庙号就可概括,谥号添上“仁孝”二字,便是强化了休养生息的功绩。

“甚好。”赵策英认可道:“这一谥号,即便百官朝议,也断然是以赞成为主。”

江昭平和点头。

相比起庙号的选取,谥号选取要轻松不少。

主要是庙号就一个字,而谥号贼长,足足一二十字,可以容纳的内容非常之多。

要想补充某些功绩,添上两个字就行,根本不必删减争执。

“除了谥号,新的年号经礼部与翰林院拟定,亦是选了几种出来。”

说着,江昭从袖口掏出一份文书,传了过去。

此言一出,赵策英霎时就来了兴致。

最近,他都沉心于忙碌先帝的后事。

年号的选取,绝对是少有的关于他的事情。

“熙宁。”

“熙丰。”

“隆兴。”

赵策英认真观读起来。

新帝登基,一个吉利的年号无疑是非常重要。

“熙——”

仅是片刻,赵策英就做出了决定,望向有“熙”字的两种年号。

熙河历练的经历,注定了他潜意识更偏向于熙宁、熙丰两大年号。

“熙宁。”江昭解释道:“熙为兴盛,宁为安定,取安宁繁荣之意。”

“熙丰,熙为光明,丰为富足,取富国强兵之意。”

年号的取法与谥号、庙号不一样。

谥号、庙号较为关注上一位使用者的水平,生怕上一任使用者水平不够,拉低了谥号、庙号的含金量。

年号,则是有着忌讳重复、谐音等情况,为的就是避免被视为“东施效颦”。

一如“永熙”,取国祚绵长之意,寓意上佳,也适合赵策英。

但是“永熙”的上一任使用者是北魏孝文帝元宏,几乎是千古一帝的存在。

这样的年号,谁用了都怕被说“东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