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江昭着紫袍玉带,挂金符鱼袋,入宫觐见。
主位,赵策英手持一份奏疏,面色凝重。
“官家,礼部榜已然暂定。考生的卷子,名列三十以前的都拿了过来。”江昭持礼,缓缓道。
会试,又称礼部试。
会试名录便是礼部榜,贴出去以后就叫黄榜。
一般来说,皇帝都会望一望前三十名的卷子,以此判定考试究竟公正与否。
赵策英点头,起身取过礼部榜,举目扫视。
仅是望了两眼,就说道:“如此,便放榜吧。”
江昭办事,他放心!
“诺。”
江昭持礼,一步退后,就要离去。
作为恩科主考官,批阅卷子仅是微不足道的流程。
真正的重头戏,实则是贡士、进士登门拜访。
大批量的人才,可供给挑选。
所谓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的。
“子川。”
一步未落,赵策英连忙招手,唤住了他:“不急。”
江昭一怔,脚步微滞。
还能有什么事?
就在这时,赵策英两步走到书案,取过方才观望的奏疏,传了过去。
“且一观此奏疏。”
奏疏入手,江昭翻阅了几下,便是了然。
熙河路安抚使张方平呈递的奏疏,约莫千言。
论及核心内容,其实就一句话。
【西夏皇帝李谅祚,御驾亲征,规模甚大,号十万大军。】
余下的内容,都是分析西夏大军的构成,以及边疆抵御可能消耗的物资。
简而言之,要么朝廷的能臣入边镇守,要么朝廷拨调粮食,边疆实行“以守为攻”的策令。
“号称十万。”江昭轻念了一声。
“实则也就三五万吧?”
一场征战,可不单是杀伐就行,还得涉及后勤问题。
运输粮草、武器、等物资的士卒,管理粮草的士卒,工匠、炊事、杂物士卒,以及老弱病残,都不是真正有战斗力的人员。
除此以外,甚至还可能存在一些吃空饷的士卒。
十万军队,有六万可战之士,已然是一等一的精锐大军,吏治清明。
常规情况下,估摸着也就三到五万。
江昭望了两眼,疑惑道:“陛下是要臣出征?”
熙河之地,真正的士卒可一点也不少。
屯田之策的俞龙珂十万大军,以及几万老弱病残、卸甲归田的士卒,常驻边疆的六七万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