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
上首,赵策英手执朱笔,不时取过一些已经披红的奏疏,予以批示。
秘密建储,优点、缺点都是一目了然。
此法的重点,就在“秘密”二字。
储君之名,书于特制遗诏,非临终而不公之于天下。
从优点来讲,秘密立储无疑是让皇帝有了时刻“废储”的权力。
若是心有不满,朱笔一落,就可换掉储君。
与此同时,预备储君根本不敢有任何异动,甚至都不敢结党,生怕遭到“废立”。
一旦施行此法,皇帝的君权就可稳若泰山。
一如先帝,已然是无子的暮年皇帝,却也仍有不小的威视,龙威尤存。
反之,此法也意味着储君没法持续积势,从而导致储君并没有真正的东宫班底。
相当于利好皇帝,削弱储君。
作为新帝,赵策英就面临着班底不足的难题。
为储之时没法积累班底,唯有登基以后一点一点的积累。
如此,自是得时刻勤政,不敢有丝毫疏忽。
“官家。”
司礼掌印太监李宪走近几步,恭谨通报道:“兵部右侍郎吕公著,吕大人求见。”
“吕公著?”
赵策英一诧,抬起头。
这人,他有些印象,乃是破格简拔入京。
三年一次政绩大考,一次官位擢升,这几乎是宦海定律。
除非是有大人物举荐,亦或是有了泼天功绩,否则都得三年起步才能擢升一次。
类似于枢密院直学士王韶一样一步登天的文臣,几乎不存在。
吕公著任职安抚副使仅两年就入京,无疑是破格擢升。
论及缘由,则是受了内阁大学士欧阳修的举荐。
吕公著与欧阳修,两人官阶差距不小,但论起年纪也就差了不到十岁而已。
昔年,欧阳修尚未起势之际,吕公著与欧阳修便是文坛诗友,素来有不浅的交情。
此外,庞司空长子的庞元英,更是欧阳修的二女婿。
庞司空病故,吕公著急于进步,自是找到了欧阳修的头上。
如此,就有了欧阳修入宫举荐吕公著的事情。
自从登基以来,欧阳修和曾公亮二人是最先归附于新帝的大学士。
寿州吕公著,其父是已故的宰辅大相公吕简夷,又是受了欧阳修举荐。
不论是为了施恩,亦或是出于拉拢的目的,赵策英都没理由拒绝。
这一来,吕公著便破格擢拔入京。
“让他进来吧。”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