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生现在手底下既不缺人手,也不缺人才。
复兴电子厂内,签了劳动合同的正式工多达156人,暑期兼职240人,除极个别同志外,清一色本科大学生。
牟远东从东瀛带技术回来后,陈俊生手上多了一张王牌。
任命牟远东为厂长,是让他来牵头组织搭建厂内首条,也是杭城首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
此外,陈俊生特地把柯文海和他的老乡团从钱塘采砂厂调过来,目地是为了配合牟远东的商业奇谋,把厂里秘密生产的海量名表,经由黑市渠道,大规模销往北方邻国。
只有这样,才能为复兴电子厂规划中的彩色电视机生产线,以及刚立项的等离子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研发项目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公司的组织架构里,还缺个工会和纪律监管会,或许真可以考虑给余清梨一个机会。”
陈俊生心中念头闪烁:“小余同学的综合素质不比别人差,家里不缺钱,很难被收买。让她来负责公司内部纪律监管和审查,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至于工会…找谁来负责比较合适呢?”
陈俊生左思右想,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
“成立工会、全员持股,在今后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中,就能占据先机。”
“不过前提条件是工会的负责人要有权威代表性,而非摆设。”
虽然复兴电子公司眼下是家“公私合营”企业,但是难保日后做大之后,属性发生变更,因此陈俊生必须未雨绸缪。
“小曼,前几天我让你写文章吹捧隔壁沈瑞祥沈总和强盛电子厂,有没有着手去办?”
“已经在写了,我还让清梨帮忙介绍《江浙日报》经济领域的特约记者,准备给沈总做个专访。”
“小余同学挺厉害,居然能给你介绍省报的特约记者?”
八零年代,省报特约记者是香饽饽中的香饽饽,真正能用笔杆子戳死人的存在。
他们所到之处,高干子弟见了都要礼让三分,不敢造次。
“是的。”
小秘书螓首轻点,笑嘻嘻的说:“清梨很厉害的,出身好、人面广,省内许多大单位她都可以随意进出,这次更是帮咱省了很大一笔公关费。”
“有的钱能省,有的钱不能省。”
陈俊生笑了笑,俯身从抽屉里拿出一小沓备用的现金,一分为二交给小秘书:“这50块钱是我私人给你的奖励,另外这100块,你给余清梨送去。”
“我不要…”
小秘书摆手拒绝,略显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