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历史军事>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232章 以工代赈!那就狠狠地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2章 以工代赈!那就狠狠地招!(1 / 3)

皇帝陛下发怒,群臣尽皆战栗。

眼下朝廷决定全力赈灾,可问题接踵而至。

户部尚书郭允道开口道:“陛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越来越多的流民向京城涌来,如果不想办法解决,京城不一定能撑得住……”

“流民如潮水般涌来,只怕再过半月京城粮仓就要见底!”

老朱听后神情越发凝重,他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可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百姓子民受苦受难,老朱也做不到。

“你们都是朝廷栋梁,可有什么良策?难道要看着朕的子民饿死在天子脚下?”

老朱目光扫过郭允道、赵瑁等人,却发现他们彼此对视,却无计可施。

这赈灾之事,历朝历代虽有相似之处,但尤以对流民的应对最为棘手。

两汉时期,朝廷采取限制、镇压与遣返手段,旨在控制与安抚流民,将他们安置于较为安宁之地,或修建城池、设置郡县以容纳这些流离失所者。

然而,这种做法主要针对大规模流民,多数流民被遣返回乡,结果却在漫长的归途中大量死亡。那些被编入户籍的其他地方的人,许多沦为奴婢,更多的则参与了动乱,以反抗不公。

隋唐之际,统治者较为开明,采取了一些急救措施,如开仓放粮、废除暴敛法令、减轻租赋,以缓解统治危机。

尽管这些措施初见成效,但从全局来看,效果微乎其微,流亡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到了宋朝,大量流民被招安为官军,却导致了“冗兵”现象的出现。

而如今大明王朝,制度尚待完善,群臣只能借鉴前朝之经验,无奈在这冰天雪地之中,这些经验似乎难以发挥作用。

老朱脸色愈发阴沉,冰面上横七竖八躺着冻毙的灾民,襁褓中的婴孩还保持着吸吮的姿势,他的眼眶不由得发烫。

可满朝文武,此刻竟无一人能解这燃眉之急?

“两汉以强制遣返安置流民,死者十之有三;隋唐开仓放粮,不过是饮鸩止渴;宋朝养流民为兵,结果养出百万冗军!”老朱猛地转身,怒视着眼前这些朝堂重臣,“你们饱读圣贤书,难道连个新法子都想不出来?”

群臣头贴冰面,大气都不敢出。

就在这死寂之中,一道略显稚嫩的声音突然响起。

“流民太多,那就以工代赈嘛!”

众人寻声望去,只见出言之人是小胖墩,捧着个手炉,貂裘下露出的小脸冻得通红。

郭允道、赵瑁等诸人闻言,皆是一愣,这六部尚书个个博学多才,不说学贯中西、通古博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