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
歌词温暖治愈,歌曲轻松轻快。
此曲也是他前世最熟悉的曲子,现在能够完整吹奏出来已经难得。
“这是什么曲子?”
或许相比于诗词,音乐更能感染人,不知何时,景阳三人的注意力都倾注了过来。
场中也阴恻恻的无数道目光明亮,显然不少人都在关注这边的动静。
“不好,回去说”出完风头,王清晨便溜了,徒留现场众人回味。
王清晨不知道的是,他走之后,各位学子便搬出了自己的乐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开始了演奏。
甚至夜间的虫子都不再焦躁了。
直至月上柳梢头。
八月的书院生活,几人过得相对轻松一些,虽然没吃上中秋的月饼,但是他们却吃上了不少本地的柿子。
书院后边和嵩山之上就有不少柿子,书院号召大家多摘一些。
饭堂会将烂柿子酿醋,好柿子酿酒,这也是书院的传统。
这也算是书院学子的课外任务。
柿子酒书院夫子很是喜欢,不仅因为口感绵软,更因为其色朱润金黄,酒香浓郁,甜酸适合,很受好评。
几人自然不是主力,他们多负责吃,顺便帮忙捡拾。
期间也会碰到很多村民,毕竟靠山吃山。
八月是丰收月
书院也有不少地块,他们的课业不多,但是农课却不少。
一群身居秀才功名的儒生,弯腰收割高粱、糜子、大豆等,都司空见惯。
同样他们也不是主力,只要在田埂边伺候一下年老的夫子,顺便搭把手就行。
和他在郑氏山庄的时候别无二致。
书院的耕地面积不少,书院中的学子大半都是富家,如王清晨这般出自寒门的并不多。
所以进度并不算快,好在人数够多。
所以效率还是可以的。
就连山长八十余岁高龄都戴着草帽想要出一份力,这可把一众学子和夫子都吓坏了。
这要是累着了山长,可就是罪过了。
好在此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众人也有应对之法,那就是让其参与到晒场的看护之中。
而王清晨四人在旁边伺候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这也是创造机会让山长给几人拔拔高,万一真遇上国子监的挑衅,他们几人总有应对之法。
……
乡试进行的如火如荼,他们的秋收同样如此。
整个过程会持续到八月底甚至九月份。
不仅要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