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等秋收有了余粮,我想……想养几只鸡。”她声音越来越小,像是怕人说她贪心。
“养!当然养!“赵大山拍腿道。
“不光养鸡,还要养头猪。等过年时,咱们也吃上自己养的猪肉!”他转向儿子。
赵小川眼睛一亮:“真的吗?我也能帮忙打猪草!”
“娘,咱家也养吧!”孩子们欢呼起来,开始在篝火旁蹦跳。
大人们看着孩子们的笑脸,眼中的疲惫被希望冲淡了不少。
远处传来领队老杨的声音:“各位早点休息,明儿个要过青龙岗,路不好走!“
大家相熟几家挨着熟睡,一堆堆将熄的篝火,像是田野上将落的星星。
“等到了北境,我第一件事就是给你们娘仨打张真正的床,再不睡这地铺了。”
许老三家里兄弟极多,可是迟迟不分家,他们一家若是凭借许老三的手艺倒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可是偌大一个家庭都需要他们供养。
若不是朝廷这次机会,他恐怕等到分家之时也只能净身出户了。
“一切会好起来的”许老三出言安慰。
夜深了,营地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几堆篝火还在微微燃烧,偶尔发出轻微的爆裂声。
守夜的差役轻轻走过,看到的是蜷缩在简陋铺盖中的人们,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却也带着相似的期待。
对土地的期待,对丰衣足食的期待,对拥有自己家园的期待。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队伍就收拾行装继续北上。
……
过完年后不久,这场大规模的徙民工作便开始了,每日都有中原腹地的百姓路过京师前往北境。
沿路早有各地官府提前开设的粥场供应,一切进展得井井有条。
而王清晨也前往京郊官道,打量这些北上的百姓。
而新上任的北境官员第一件事便是引导这些百姓安家落户、分派田亩、梳理工具、安定民心等。
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
……
“这是生路还是绝路?”景阳和王清晨驻马立在官道旁边的山岗上,看着同样忙碌北上的百姓无声问道。
“陛下会给答案!”王清晨也不知该如何评价。
陛下继承大祚二十五年,从王清晨的角度来看,算得上一场文治巅峰。
百姓康平,米价平稳,虽不至于富足,但也不至于民不聊生。
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尤其是郑良从各地送来的民生情报,王清晨还是持乐观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