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记功。
从最底层的辅兵营开始厮杀。
杀一人入战兵营。
在杀两人入亲兵营。
亲兵营立功,入辅兵营担任伍长。
在因功升任什长。
什长升任队长。
队长在因功平调到战兵营当队长。
在因功升任屯长,曲长,司马,校尉。
目前十级,这是李渊所能掌控的极限。
辅兵营最高长官就是队长,管理五十人。
想要再升,那就只能平调到战兵营当队长,在一步步升上去。
有个良好的晋升阶梯,这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才算真正的成熟。
李渊这么部署,核心,就是杀敌记功。
激发军队士卒的杀敌之心。
但这么做也不是万无一失。
总有贪生怕死的,又或者是混口饭吃的。
这种做法并不保险。
还需军法来威慑士卒。
李渊思考着。
利用大脑中的历史知识,回想着历代军队怎么激发士卒敢战之心。
排除了各种目前无法实现的方法。
最终李渊定在了一个非常残酷的一种军法。
拔队斩。
唐末朱温以及金国完颜阿骨打创业前期所使用的军法。
拔队斩。
将官若死,麾下士卒全部斩杀。
这条军法有效的保证了士卒的敢战之心。
朱温用这条军法震慑住了唐末那帮将兵悍将,一举推翻了大唐,建立了大梁。
完颜阿骨打用这条军法,整合了部卒,以两万大败七十万辽军,俘获大量辽军降卒,编练成军,横扫辽国建立金国。
拔队斩虽然残酷,但确实非常有效。
虽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说敌军很有可能利用这一点,专门针对将官。
所以还需要改进。
比如说,抢回将官尸首以及拿下战争的胜利,以此抵罪,也能降低士卒的反心。
当然,这条军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约束士卒。
这些天到处攻城拔寨,有不少士卒偷偷的跑了,还都是拿着兵甲或粮食跑的。
这可都是他的东西,他花费心思,搞来的这些东西,竟然被人偷了。
这绝不能放过,不然,等传出去后,有一学一,那李渊还带不带军了。
必须要立下军规。
跑一人,全伍皆斩,跑两人全什皆斩。
必须要狠狠杀一杀这一股风气。
李渊将这些他新立下来的军规都写了出来。
写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