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两千左右。
并未满员。
而造成这一切的,还是李渊。
因为李渊设下了入战兵营的规矩,以人头记功,卡死了入战兵营的条件。
而辅兵,之前就说过,最大一级也就是队长级别,带领五十辅兵。
直属于李渊。
所以别看李渊身边只有三千亲兵。
和一个校尉差不多。
但理论上,那五万辅兵也是直属于,也只听令于李渊。
但这就造成只会混乱,号令不已。
小规模作战还可以,一旦人数上万,那李渊也力不从心了。
只能简单的发起冲锋和后退这两个指令。
至于变阵之类的,那根本想都别想,只会越变越乱。
领兵作战,一万以下很多将领能做到如臂指使,但只要过万,无边无际,你根本指挥不动。
至于令旗,那东西都是给麾下将领看的。
你指望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士卒看懂令旗?
而且一旦开始作战,所有人的情绪都处于紧绷状态,谁还会看旗。
所以,李渊从来就没想过培养将领带兵的能力。
他需要的就是敢战之士,敢于拼杀之士。
只要自己不鸣金,士卒就必须要一直杀下去。
无畏生死。
这就是李渊施行拔队斩的意义。
堂堂正正的对战。
所以,李渊在攻下长社后,并没有选择主动出击,去进攻皇甫嵩。
哪怕追上了,双方都是人困马乏,真要拼杀起来。
李渊心里根本就没有底。
这种没把握的战斗,李渊是不会打的。
他要堂堂正正的用兵,以数量压之。
李渊站在营帐前,看着眼前黑压压一片的士兵,心中感慨万千。
这些士兵都是他未来争夺天下的资本,也是他实现自己抱负的基石。
然而,李渊也很清楚,要想真正成为一方霸主,仅仅依靠数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数量化为质量,训练出真正的精锐之师,才行。
想到这里,李渊不禁皱起了眉头。
虽然他已经成功地吞并了这四万军队,但如何管理和训练他们,让他们尽快融入自己的阵营,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随着军队规模的不断扩大,粮草、兵器等物资的供应也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战争不仅仅是兵力的较量,更是资源的竞争。
如果不能保证充足的物资供应,那么即使拥有再多的士兵,也无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