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治内各种问题却纷至沓来。
农田水利需要修缮,以保障来年的丰收;商业贸易需要规范,以促进经济的繁荣;社会治安需要整顿,以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文化教育也需要进一步推广,以提高百姓的素质。
这些千头万绪的问题,都沉甸甸地压在了李渊的肩上,等待着他去一一解决。
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每一个决策都关系着五郡之地的未来,关系着万千百姓的生死存亡。
他只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夜以继日地操劳,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寻找着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李渊虽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壮志凌云之志,可终究只是凡胎肉身的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面面俱到。
分身乏术的困境如同一团阴云,始终笼罩在他的心头。
如今摆在他面前的事务堆积如山,千头万绪,单靠阎忠和黄都这两位得力助手日夜操劳,就算是将他们累死,也难以将这些难题一一解决。
李渊深知,若想在这乱世之中成就一番大业,单靠一己之力和少数亲信远远不够。
接纳他们,让他们为自己所用,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事情。
于是,这场选拔人才的考试便应运而生。
三个时辰的考试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
随着亲卫那重重敲响的铜锣声,那清脆而又响亮的声音在考场中回荡开来,仿佛是命运的钟声。
这一千多名学子大多还沉浸在题目的思索之中,听到锣声,都一脸茫然地停下了手中的笔。
他们抬起头,看着那渐渐西斜的日头,那橘红色的余晖洒在他们的脸上,大致明白考试的时间已经到了。
“停笔,收卷!”
一名披着甲胄的亲卫,身姿挺拔如苍松,站在众多学子面前,大声吆喝道。
他的声音雄浑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话音刚刚落下,早就准备好的士卒们如同训练有素的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始一一走到学子面前。
这些士卒们表情严肃,眼神坚定,无视了一些学子哀求的目光。
有的学子眼中满是不甘和焦急,似乎还有很多话没写完,还有很多想法没表达;有的学子则是满脸无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未完成的答卷被士卒拿起。
士卒们小心翼翼地将答卷收起,一份份答卷承载着学子们的希望和梦想。
待到一千多份答卷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了李渊的案几上后,李渊坐在那里,目光深邃地看着这些答卷,微微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