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9章 银枪军(2 / 3)

一套甲胄所需的甲片数量通常在一千片到三千片之间,而制造甲片最复杂的环节便是塑形和打孔。

不过,由于每个工匠只需要制造相同的甲片,他们很快就能熟悉并掌握这一过程。

随着经验的积累,生产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在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下,工匠们负责打造甲片,而妇人们则负责将这些甲片连接起来,形成扎甲的模样。

这种分工协作的方式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优势,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顺畅和高效。

在这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两万多名铁匠夜以继日地全力生产,终于成功打造出了三千套甲胄。

这些甲胄设计精巧,全身覆盖,几乎将身体遮得严严实实,没有丝毫破绽。

普通士卒所穿戴的甲胄重量大约在六十斤左右,而将领们的甲胄则更重一些,达到了八十斤左右。

尽管甲胄较重,但它们的防护力却比两铛甲要强得多,可以有效地抵御敌人的攻击。

转眼间就要迎来秋收季节。

经过大半年的休整,将士们早已养精蓄锐,跃跃欲试。

李渊的秋季攻势即将拉开帷幕,而这三千套精心打造的甲胄也将在战场上接受实战的检验。

不仅如此,李渊的成果还有。

那就是清弓。

这种弓一亮相,便让军中的弓箭手们瞠目结舌,惊叹不已。

它的威力极其惊人,一箭射出,竟然能够将一头羊牢牢地钉死在地上!

如此强大的攻击力,使得军中不少将领都不禁感到后背发凉。

李渊对这种弓非常满意,特意将其命名为重弓,并决定为每支队伍配备两名手持重弓的弓箭手,以增强军队的远程攻击力。

此外,李渊还对这个时代的手弩进行了改良。

经过他的精心设计,改良后的手弩变得更加轻便,易于携带,而且射击精度也有所提高。

不过,这种改良后的手弩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的,只有军中的将官才有资格佩戴。

不仅如此,李渊还将精力集中于长枪的打造之上,并逐步淘汰长戟。

这种三米长的长枪,曾在颖阴城下发挥过巨大威力,给予皇甫嵩的三河骑士以重创。

当时,五千长枪兵奋勇作战,但最终仅有一千余人幸存下来。

这一千余人被李渊视为珍宝,特意保留下来,成为他的亲兵。

李渊决心以这一千余人为蓝本,精心打造出一支威震天下的军队。

他连军队的名字都已想好,就叫“银枪效节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