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伸出援手。
实际上,大汉所拥有的装备数量相当可观,然而这些装备却散布于天下各个角落的武库之中。
大汉的底蕴可谓深厚至极。
然而近年来,由于朝廷频繁地发动战争,同时不断扩充军队规模,并且当初将兵权下放至地方,这一系列举措导致许多地区的武库中的兵器和甲胄难以顺利调拨至洛阳。
特别是在黄巾起义期间,皇甫嵩为了给中原地区的十万大军提供武装,不得不调拨了东郡武库中大部分的军械。
而在南阳之战中,为了对抗南阳的黄巾军,南阳太守也同样调拨了当地的武库。
至于河北地区,情况就更为严重了。
各地的太守和世家豪强们,为了抵御黄巾军的进攻,纷纷对武库中的军械下手。
由于当时正处于战乱时期,朝廷根本无暇顾及这些行为,自然也无法追究责任。
此外,各地的黄巾军在攻破郡县后,又席卷了一大批武库中的军械。
再加上从中平元年开始,一直到如今的中平三年,每年都有大规模的战争爆发。
为了满足关中皇甫嵩四万大军以及长沙盖勋两万大军的军械需求,朝廷不得不不断地从各个武库中调拨武器装备。
此外,还有河内太守丁原所统领的三万大军。
不仅如此,刘宏为了重新组建被李渊击溃的北军五校,同时也是为了防范李渊可能的南下行动,他还在西园大规模地招募士兵。
经过这一系列举措,如今的大汉,兵员数量如火箭般急剧增长。
各地属于朝廷中央的军队人数已经不下十五万之多!
而且,这还尚未将一些边防部队以及各郡的地方武装力量计算在内。
光是朝廷直接调动的兵力,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十五万人!
需要指出的是,在黄巾起义爆发之前,朝廷的中央军主要由北军五校、三河骑士以及部分皇宫守卫组成,总人数加起来都未曾超过五万。
这是因为东汉时期实行的是募兵制度,即通过招募品行良好的子弟入伍,经过短短一两个月的简单训练后,他们就能够直接奔赴战场作战。
正因为如此,东汉并不需要维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队。
然而,如今大汉却维持着如此众多的兵力,其目的不言而喻——显然是为了防备李渊。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关中和荆南地区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不断牵扯朝廷的精力,恐怕朝廷早就对李渊采取行动了。
哪容得了李渊这么嚣张。
在彻底弄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