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正是由于自己未能深思熟虑,才导致了如今这般艰难的局面。
对于大将军所提出的寇掠河北的建议,阎忠并非对李渊感到失望,而是对自己深感失望。
他与李渊之间的争执,更像是他在与自己内心深处坚守了大半辈子的信念进行激烈的抗争。
由于他自身能力的欠缺,使得大将军不得不通过劫掠来维持生计。
这不仅给大将军带来了负面影响,还损害了他的声誉。
这所有的后果,都是因为他这个谋士的无能所导致的。
就在他刚刚跪下的一刹那,阎忠内心充满了对自己无能的懊悔。
他原本想要归隐山林,并不是因为对李渊感到失望,而是对自己深感失望。
阎忠意识到,以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辅佐好李渊。
而刚才李渊的勃然大怒,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阎忠的心上,让他猛然醒悟。
是啊,自己确实如此无能,又有什么资格去阻碍大将军前进的步伐呢?
回想起过去与大将军之间的种种争执,如今看来,当时的自己是多么的可笑啊!
时间已经证明了大将军的决策是正确的,而他所担忧的那些事情,并没有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发生。
想到这里,阎忠越发觉得自己的无能和无用。
他不禁暗自叹息,觉得自己实在是辜负了大将军的信任和期望。
就在这时,李渊下达了命令:“若无其他意义,那就按照计划执行。等春耕结束后,立刻召集上党、太原、雁门三郡的府兵,加紧操练,随时准备向东出兵!”
“诺!”
众文武齐声高呼,表示遵命。
至此,作战计划已然敲定。
接下来,各军只需按部就班地开始调动即可。
河东地区的兵马,早在攻下河东之时便已布下防线。
其中,有三万府兵以及两万屯营,总计五万可战之兵。
这些兵力遍布于黄河北岸,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即使汉军拥有三十万之众,想要一举攻破这道防线也绝非易事。
若无一年半载的围攻,汉军恐怕难以拿下河东。
因此,李渊目前需要做的,便是在后方全力筹集钱粮。
只要钱粮供应充足,他便能与汉军长期对峙下去,看看究竟是谁先支撑不住。
这才是即将爆发的河东之战的核心所在。
当然,汉军也绝非等闲之辈。
虽然其主力目前都集中在弘农,但河北地区毕竟是天下精华之地,世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