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历史军事>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第598章 遣将(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8章 遣将(下)(2 / 3)

他对待麾下的文武官员,显得异常吝啬官职。

在文官体系中,除了十曹主簿这样的职位外,地方上最大的官职就是县令,而且县令的数量还非常稀少。

至于太守这样的重要职位,更是一个都没有。

再看武将方面,那些跟随李渊起兵的老将们,四年来竟然依旧只是个校尉,职位从未有过变化。

校尉在大汉时期算是什么呢?

不过就是一个负责带兵打仗的低级军官而已,连将领都算不上。

李渊自己当上大将军,可麾下竟然连一个将领都没有。

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极其吝啬的行为。

毕竟,他自己享受着大将军的荣耀和待遇,却对麾下的人如此吝啬,连一口汤都舍不得给他们喝。

然而,李渊之所以敢如此行事,主要是因为他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

那些将领们都是李渊从微末之中一手拉起的农家子弟,他们对李渊有着深厚忠诚。

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背叛李渊的。

而且他们虽然只是一个校尉,但在整个军队当中,校尉已经是非常高的职位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心里有些埋怨,但还不至于到反叛的程度。

可以说,李渊对于这种权力的平衡和掌控还是相当精准的。

不仅如此,李渊还让他们天天在武英殿当值,并且时常亲自接见。

这样一来,这些人就完全处于李渊的直接监管之下,自然没有人敢轻易有所动作。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文官群体中。

由于中层官吏的缺失,底层官吏与上层官吏之间的沟通渠道变得极为有限。

这就使得底层官吏难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来与李渊对抗。

而李渊则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他只需要在文渊殿掌控好十曹主簿,就能够将自己的命令顺利地下达至各个郡县。

地方的官吏们接到命令后,别无选择,只能乖乖听从。

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集权,但也只能在并州这样相对偏远的地方暂时行得通。

如果将来李渊还想继续这样做,恐怕底下的人早就不堪忍受,起来造反了。

如果换成大汉那边的僚属,恐怕早就因为这种待遇而跑得精光了。

总的来说,李渊在钱粮方面确实非常大方,但在职位上却表现得异常吝啬。

然而,他这次直接任命了三个将军,而且还不是那种普通的杂号将军!

着实令人意外。

按照大汉这边的军制,校尉之上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