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还拥有一道天然的护城河,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环绕着城池,为城池增添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但尽管身处这样一座看似固若金汤的大城内,南皮城内的各大家族以及官员们却并未感到丝毫的安全感。
因为他们无法忘记邺城所遭受的那场灾难,那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已沦为一片废墟,这让所有人都心生恐惧。
人们不禁联想到,如果南皮城也像邺城一样,因为一时的大意而被攻破,那么这座城市恐怕也会步邺城的后尘,遭受同样的命运。
在这种求稳的心态驱使下,五万南皮守军如临大敌般地坚守在城头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城外远处正在建造的大营。
这座大营规模宏大,足以容纳五万大军。
在短短七日之内就建造完成。
如此惊人的速度,简直堪称一绝。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数万民夫的劳作,以及并州军中众多优秀的建造师们按照精确的图纸规划和组织施工。
自并州军东出以来,他们每到一处都会建造营寨堡垒,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
而这背后,离不开李渊多年的悉心教导。
正是在他的培养下,军中涌现出了如此众多的军事人才,他们精通建筑工程,能够高效地规划和建造营寨,为军队提供坚实的防御保障。
在李渊眼中,帅才和将才固然关键,但后勤与管理同样不可小觑。
甚至在某些细微之处,管理往往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正因如此,李渊的军队中建立起了一套庞大而完善的管理体系。
无论是安营扎寨、饮食供应,还是夜间巡逻,都有其独特的规范和流程。
例如扎营时,营帐的布局、防御工事的构筑以及物资的储备都有明确的规定;吃食方面,从食材的采购、烹饪到分配,都有详细的安排;夜间巡营更是严格,不仅要确保营地的安全,还要注意士兵的休息情况。
而并州军每次出征作战,都必定会优先保障后路的安全。
这一原则自李渊起兵之时便已确立,起初只是他为了防止失败后能够顺利逃脱。
但随着李渊一路连战连胜,这条规矩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了并州军的传统。
每逢出兵,士兵们都会自觉地按照李渊的规划行事。
或许,李渊可以将他的军事理念和管理经验整理成书,流传后世。
以他目前所展现出的卓越军事才能,绝对有资格成为一代兵法大家。
在南皮城外,两万民夫在五千府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