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和权力,在黄巢的铁蹄下灰飞烟灭。
从这一点来看,黄巢确实可以被视为覆灭士族豪强的凶手。
但不能忽视的是,这其中也有中晚唐时期的风气所推动。
如果不是各地藩镇跋扈的武夫将这些士族豪强逼到一起,黄巢又怎能如此轻易地将他们一网打尽?
黄巢的军队虽然强大,但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原、长江以南以及关中地区。
他们的触角并未延伸到蜀中以及河北等地。
因此,一些在黄巢起义中幸存下来的世家大族,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依然难以逃脱覆灭的命运。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拳头才是最大的道理。
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在那个混乱的旋涡中苦苦挣扎。
最终,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世家大族,在各个王朝的更迭中,逐渐销声匿迹,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到了宋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真正实现了唯才是举,而非看重家世门第。
这一变革使得世家大族逐渐失去了在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地位,最终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与此同时,士绅阶级开始崛起并登上历史舞台。
他们凭借着自身的才华和学识,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成为社会的精英阶层。
言归正传,徐晃回想起这一路走来所目睹的破败景象,心中不禁感叹乌桓人的残忍。
与他们相比,并州军虽然在行军途中也难以避免地进行劫掠,但至少没有对那些贫苦百姓下狠手。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
相比于这些一贫如洗、根本无法榨取油水的贫苦百姓,那些拥有一座座庄园的世家豪强显然更值得并州军去劫掠。
毕竟,与其将时间和精力耗费在那些散落在各个田野、需要逐一寻找的村落,远不如直接攻打那些坐落在各地、十分显眼的庄园来得划算。
这些庄园在建造之初,恐怕并未考虑到会遭遇劫掠的后果。
它们通常都建造在平坦的平原之上,位置显眼,让人一眼就能看到。
这可比派遣那些零散的士兵去寻找村落要简单得多!
而且这些乌桓人残忍至极!
一路行来,徐晃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村落里被弃置荒野的尸体。
这些乌桓人可不像汉人那样富裕,他们为了掠夺财物,甚至连一件衣物都不肯放过。
为了抢夺一件衣物,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直接杀人,这种事情屡见不鲜。
相比之下,我们并州军可就差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