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穿越清朝成为胤禛嫡福晋> 第186章 一百八十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6章 一百八十六(2 / 3)

助于调整玻璃的化学组成。

长石:长石中含有氧化铝、氧化钠等成分,有助于玻璃的熔融和性能提升。

此外,还可能使用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等其他无机矿物作为辅助原料,以调整玻璃的性能和特性。这些原料在玻璃熔制过程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最终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玻璃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玻璃(如普通玻璃、钾玻璃、燧石玻璃、特硬玻璃等)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原料组合和比例,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百度结果完======

乌云娜想着去了庄子以后,便将二哥富昌找来,让他找人试着烧制一下,若是能成不用来制作大棚暖房,用来将窗户都换成玻璃的也能让室内亮堂一点也挺好的。

将玻璃放入塑料薄膜的替代品以后,乌云娜继续翻着书架上关于作物种植的书。想看看还有什么好的方式。

乌云娜翻了许多书以后,发现在自然及低成本材料中,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考虑使用如玉米秸秆绿色环保且低成本的材料来替代塑料薄膜。

玉米秸秆在在农村地区较为常见,且可以达到遮阳、保温、通风的目的。

还可以选用稻草或芦苇等编织物。这些材料在农村地区容易获取,成本较低,且具有一定的保温和防雨效果。

且稻草或芦苇等编织物可以覆盖在大棚顶部,起到保护植物免受恶劣天气影响的作用。

但是无论是玉米秸秆还是稻草亦或是芦苇编织物这些材料的透光性相对较差,可能会影响大棚内的光照条件。这又让乌云娜有些头疼。

(看到许多清穿的小说,会将土豆、玉米的引进算作是主角的光环之一,这边百度了一下发现玉米在明朝嘉靖三十年(1531年)就被引进了国内。

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玉米已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

传入中国后,玉米逐渐由华南、西南、 西北向国内各地传播。

土豆则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引进国内的。这一结论基于科学家对资料的考证,以及明万历年间蒋一葵撰着的《长安客话》卷二《黄都杂记》中的记载。

该书中明确记述了北京地区种植的马铃薯称为土豆。尽管早期文字记录和作物名称可能存在混乱,但多数研究倾向于土豆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的说法。

不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