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朕如今已年逾花甲,从年幼时登基至今,历经无数风雨。先是与鳌拜斗智斗勇,后又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消灭准噶尔,为大清兢兢业业操劳了大半辈子。如今,朕也想过几年悠闲自在的日子啦。这道禅位圣旨已经拟好,你就赶紧接下吧。”
胤禛深知这是康熙的旨意,虽然心中有些犹豫,但还是按照规矩推辞了三次。然而,康熙态度坚决,胤禛见此情形,便不再推辞,而是恭恭敬敬地双手向上,从梁九功手中接过了那道象征着皇位传承的圣旨,并说道:“儿臣接旨。”
康熙见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大手一挥,朗声道:“礼部和钦天监一同商议,挑选一个良辰吉日,将登基大典筹备妥当。最好能赶在年前完成此事。明日起,早朝就由太子主持,一直到登基大典之后,再正式将朝政交予新帝。”
礼部尚书和钦天监监正闻听此言,赶忙站出来,齐声应道:“是,臣等谨遵圣旨。”
待所有事宜都交代完毕后,康熙端坐在龙椅之上,微微眯起双眼,扫视着朝堂之上的众大臣。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梁九功身上,梁九功心领神会,立即高声喊道:“退朝!”
随着这一声高喊,朝堂上的大臣们如蒙大赦般纷纷起身,向康熙行过礼后,便鱼贯而出。
大约七日之后,钦天监的官员们经过一番精心推算,终于从众多日期中挑选出了三个好日子,并将它们呈现在了康熙的面前。这三个日子分别是一月以后、三个月以后以及三个半月以后。
康熙看着眼前的三个吉时,心中暗自思忖着。他深知太子的登基大典乃是国家大事,必须选一个最为合适的日子才行。于是,他立刻派人传唤礼部尚书前来觐见。
不多时,礼部尚书匆匆赶到了殿内。他先是恭恭敬敬地给康熙行了个大礼,然后才起身站定。康熙见状,微微一笑,开口问道:“太子的登基大典准备得如何了?还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呢?”
礼部尚书赶忙答道:“回陛下,目前各项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但由于涉及众多环节和细节,预计还需要大约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康熙听后,点了点头,然后转头对钦天监监正说道:“既然如此,那就选择三个月以后的那个日子吧。礼部尚书,你一定要全力以赴,精心筹备,绝不能亏待了太子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钦天监和礼部尚书闻言,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双双跪地,齐声应道:“是。臣等遵旨。”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