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挑选部分士绅的奏疏,将内容泄露出去,看看能否让两者离心。”
马钰摇摇头,说道:“作用不大,不过可以试一下。”
“而且……你看过盐铁论吗?”
朱标很疑惑他为何会突然问毫不相干的问题,但还是颔首道:
“看过一点,非常的精彩,很多东西即便是现在依然能用的到。”
马钰问道:“那你可知,参与盐铁会议的有几方势力?“
朱标想了一下,回道:“直接参与的有两方,文学贤良和以桑弘羊为首的士大夫。“
“不过这场会议是霍光发起的,他算是隐藏的第三方。”
马钰摇摇头,说道:“看的太浅了,是三方不假,但并非你所说的三方。”
朱标以为他又要讲课,高兴的道:“哦?不知是哪三方?“
马钰说道:“士大夫、文学和贤良。”
朱标惊讶的道:“啊?文学贤良不是一体的吗?”
马钰说道:“你仔细看,文学和贤良虽然都站在士大夫的对立面,但他们的利益诉求其实是不一样的。”
“文学的诉求,是希望朝廷行仁政,恢复三代之治。”
“贤良的诉求重点在于,让汉朝放弃均输平准政策,放弃盐铁专营,放弃对山川湖河利益的控制。”
“当然,文学也有这方面的诉求。”
“但文学要求朝廷放弃这些利益的原因,是朝廷官员借着垄断的名义坑害百姓。”
“而贤良则是认为朝廷在与民争利。”
朱标更加的疑惑了:“这有什么区别吗?”
朝廷垄断这些利益坑害百姓,不就是在与民争利吗?
马钰解释道:“区别太大了,文学的出发点,是汉朝的官吏利用这些政策坑害百姓。“
“这是真实存在的,并非是他们胡诌。”
“朝廷只要略微修改一下政策,少坑害一点百姓,他们也就不会反对了。”
“至少不会再这么激烈的反对了。”
“他们的重心在民生上面。”
“但是贤良不一样,他们的出发点是与民争利。”
“就算朝廷修改政策让百姓少受点伤害,他们依然会反对。”
“他们的重心在利益上面。”
朱标依然很疑惑,有这种区别吗?我为何没有看出来?
见此,马钰反问道:“如果朝廷放弃对这些利益的掌控,谁有资格经营这些产业?百姓有能力吗?”
朱标恍然大悟:“我懂了,只有世家大族才有资格经营这些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