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对他们用处不大。”
“反而是武经总要,能批量教导出合格的将领,对他们来说更加实用。”
说白了,宋朝不需要将领制定军事战略计划,只需要他们带着兵反击眼前的敌人就可以。
孙子兵法确实没啥大用。
常遇春反驳道:“作用确实不如秦汉隋唐时期大,但也不能说没用吧?”
“因此就忽视、批判它,有点不合理啊。”
马钰说道:“所以还有第二第三个原因。”
“先说第二个原因,宋朝重文抑武,他们不允许军事能力特别强的武将出现。”
“就算是文人,如果对军事特别精通,也会被忌惮乃至打压。”
常遇春骂道:“鼠目寸光,难怪他们谁都打不过。”
马钰没有附和他,接着说道:“第三个原因,就是理学兴起了。”
“程朱理学对孙子兵法是极为贬低的,斥之为不仁之术。”
“程颢说【孙吴之智,诡诈残忍,王者所羞言。以诈遇诈,犹有巧拙;以仁伐暴,何用权谋?】”
“朱熹的批判最为激烈:孙武用兵,专务劫杀,如‘焚舟破釜’之令,乃驱无辜之民赴死地耳。”
“理学的地位你是知道的,他们带头批判,谁还敢说孙子兵法好。”
常遇春听的火冒三丈:“腐儒、酸儒,他们怎么不去和敌人讲仁义?”
“若没有将士们浴血奋战,哪有他们这些儒生的好日子。”
“一边享受着将士们带来的安宁,一边狺狺狂吠。”
“什么狗屁圣人,就是一群吃饱饭骂厨子,放下碗骂娘的畜牲。”
马钰完全能理解他的感受,别说是作为将领,就是他一个普通人看到那些类人言论也血压升高。
但比起程朱来说,他以为赵宋皇室才是最该被骂的。
搞学问的人有自己的立场,这是必然的。
没有立场也就没有什么学说了。
但用哪种学问治国,该如何取舍,是统治者的责任。
赵宋皇室做的显然非常的差。
然而在这一点上,该被喷的不只是赵宋。
朱明皇室也同样不干净,甚至做的比赵宋还要过分。
赵宋只是批判孙子兵法,并没有禁止大家学习。
到了大明朝,私藏孙子兵法都是死罪。
朱元璋在皇觉寺当和尚的时候,就钻研过孙子兵法。
后来还要求子孙必须学习此书。
然而正因为他太了解这部书的厉害之处,才更忌惮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