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辈子他也就学到了这里,再高深的他也没学过。
郗俊才等人也不愧是这个时代的算学大师,确实天赋异禀。
上辈子马钰用了十年(初高大学)才学完的东西,他们只用了几个月就已经开始接触微积分了。
剩下的那些,最多半年就差不多了。
关键是,自己每周才给他们上一天课,这天赋着实恐怖。
教这样的学生,成就感和失落感并存。
成就感在于,自己这老师当的好啊,培养出这么多好学生。
失落感在于,天赋太高了啥都一教就会,让他准备的很多教学方法都无用武之地。
关键自己十年才学会的东西,人家一年就学走了,太打击人了。
不过在郗俊才等人心目中,又是另外一种观感。
算学新世界大门,打开了。
马老师学究天人啊,竟然掌握如此多高明的算法。
颇有一种高山仰止之感。
即便是现代,师生关系都算是一种比较牢固的社交关系了,更何况是重视纲常的古代。
这些人可是马钰正儿八经的学生。
即便没有举行拜师仪式,人家将算学知识倾囊相授,师徒名分也算是定下了。
有了这层关系,国子监算学科那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约等于全国的算学门人,都是他的晚辈。
更何况马钰透露出来的一些变革想法,也会强化算学的重要性。
于公于私,这些人都将会是他最大的支持者。
当然,也只是理论上如此,具体如何还要看事情如何发展。
不过总的来说,有了个不错的基础。
第二节课刚上了一半,就听到朱标到来的消息。
他就带着众人出去迎接。
一番寒暄后,郗俊才等人就去了偏院等候。
马钰则和朱标、郑良琦来到客厅。
接着郑良琦就为他做了一番检查,表示情况还不错。
并且还表示,最近又找到一个方子,可以试一试。
马钰起初也没有多想,连忙道谢。
看病结束,郑良琦起身告退。
朱标则借口透透气,邀请马钰去花园交谈。
马钰自然没有什么意见,就准备和他一起过去。
哪知朱标却坚持让他坐轮椅:“你身体虚弱,还是不要走动太多,我推着你就好。”
马钰正想拒绝,就见朱标给他使了个眼色。
虽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但他还是老实的坐上轮椅,被朱标推着去往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