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民间的传播帮助非常大。”
马钰说道:“所以我觉得,可以通过修改历法和纪年法,来增强百姓对族群的认识。”
朱标不解的道:“这怎么增强?”
马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现在采用的是年号纪年,太不方便了。”
朱标一头雾水,道:“历朝历代就是如此啊,怎么不方便了?”
历法可是大事,纪年法也同样是大事。
按照传统来说,纪年可是和天意相关的。
马钰说道:“你知道乾丰是谁的年号?知道它和上元中间隔了多少年吗?”
朱标摇摇头说道:“这得翻年法表才行。”
马钰说道:“就算是专门研究历史的,不对照着史书也很难准确掌握历史时间,更何况是普通人?”
年号纪年,就是根据皇帝的年号来计算历法。
比如洪武元年,洪武二年。
可是年号这东西变动太大了,且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有些皇帝一辈子只用一个年号还好说,有些皇帝换年号比换衣服还频繁。
用他的年号计算历法,能把人累死。
所以民间采用的是甲子纪年,就是天干地支,一轮是六十年。
但天干地支这玩意儿也麻烦,普通人很难分得清戊寅和戊戌谁先谁后。
就算是熟练掌握天干地支顺序的人,也得思考一会儿才能把时间计算清楚。
不过不管怎么说,甲子纪年确实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所用了。
因为一个人的一生,最多横跨两个甲子,也就是年龄超过六十岁。
可在研究历史的时候,甲子纪年就不好用了。
可以说,目前的纪年法是非常繁琐,不方便的。
“关键是年号纪年只在官方使用,民间使用的是甲子纪年法。”
“可以这么说,百姓甚至都不知道皇帝是谁。”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族群认同感,就算是对大明也同样没有什么归属感。”
朱标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是如此:
“有道理,现在的纪年法使用极不方便,你说该怎么改?”
马钰说道:“我觉得,可以锚定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作为纪年的起始点,然后一直往下顺。”
“比如我们可以将黄帝历确立为基点,然后往下顺。”
“黄历元年,黄历二年,一直到黄历一千年,黄历三千年……”
“洪武元年就是黄历4065年,今年就是黄历4068年。”
“按照这个顺序,大家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