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巡逻结束的蓝玉回到中军大帐,
脚踩在松软的白虎地毯上,看着军帐内突兀多出来的一幅山水画,
蓝玉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石正玉跟在其身后,左右两手各提着两个背包,
虽然足够重,但对于石正玉来说并不算什么。
他将包裹放在一侧长桌上,面露恭敬:
“大将军,您早些歇息,明日清晨还要继续赶路。”
蓝玉表情如常,一只手拿起军报轻轻扇动,另一只手在桌上来回翻找,
不多时,他手中出现了一份五军都督府关于西南战事的军报,左右翻看。
思伦法何时用兵尚未可知,但朝廷早就做好了准备,
北疆战事平定后,就算是思伦法不来进犯,朝廷也要将麓川平定,为后世减少麻烦。
每朝立国之后,趁着吏治清明,尽可能的清扫外敌已经成了心照不宣的定律。
过了片刻,蓝玉将军报合上,吩咐道:
“拿两个背包交给王弼,让他挑选几个西南之人,
看看这背包在山林中能否使用,能坚持多久。
剩下的拿给军中工匠,看看有什么改进空间,明日给本侯答案。”
石正玉脸色凝重,又拿起了两个背包沉声道:
“是,大将军!”
石正玉沉重的步子越来越远,随着他离开军帐,
蓝玉坐在上首,神情晦暗,表情阴霾,
不知过了多久,淡淡的脚步声再次响起,
一个长相普通,面无表情的精壮汉子从军帐后方走了出来。
他来到蓝玉面前面露恭敬:“上位。”
“俞通渊最近还有什么动作?”
“回禀上位,除了两封送往应天的信件之外,并没有什么动作。”那人淡淡开口,声音普通,没有任何特别。
“这些日子他与赵庸有无联系?”
提到南雄侯赵庸,蓝玉的表情凝重起来,
巢湖水军一系,如今就以赵庸为首,
洪武三年,赵庸跟随李文忠出野狐岭,克应昌,彻底将元人赶回了草原,
赵庸为首功,若不是当时同为巢湖水军的廖永忠势大,今上也有意压制,说不得大明又会多一国公。
对待赵庸,蓝玉并没有像对待俞通渊那般随意。
下首所站之人脸色也凝重起来,微微躬身,沉声开口:
“南雄侯部下尽是精锐,属下无法靠近探查,
但俞通渊与南雄侯时常饮酒,并且屏退左右,俞通渊在离开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