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的渡江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
但潞江西侧麓川动向,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麓川人来了的消息四散而开,刹那间充斥了整个明军营寨。
营寨是在游鱼部废墟之上所建,
被焚毁的残垣断壁清理后,明军并没有修建房舍,
而是在其中铺上帐篷,率先修建起营寨周围的城墙!
这得益于游鱼部修建的东部城墙,在经过估量和测算后,
证明此等城墙的确可以增强营寨防护。
都司便迅速行动起来。
此时,城墙已经修筑了西、北两堵,
东侧所用的是游鱼部的旧城墙,而南方城墙还在修建之中。
游鱼部此刻驻守军民一万,五千军卒,五千民夫。
其中精锐是冯诚从颍国公傅友德处所借调的两千贵州兵,
剩余的则是从定远卫等诸多卫所抽调而来的军卒,共组战兵五千。
营寨中军资粮草充足,
但因为左时泰所率领的贵州兵擅长山林作战,不擅骑兵,
所以骑兵不多,只有从各部卫所抽调而来的几百骑。
此刻,麓川人这么堂而皇之地在眼皮子底下渡河,引起了军寨内的诸多反应。
即便处于黑夜,苍凉的号角声依旧响起,集结的鼓声同样如此,
原本安静沉寂的军寨变得嘈杂混乱,
军卒从睡梦中惊醒,在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后,
迅速开始穿衣整备,穿上甲胄,拿上长刀,冲出军帐,寻找建制。
左时泰作为军寨驻守,
正站在西城墙上,
一边拿着千里镜四处观看,一边下达军令,脸色平静。
军卒下达,传令兵离开,整个军寨在这一刻变得运转有序,
一队队军卒出现在了既定的防御位置,准备着诸多军资。
左时泰所站之地的城墙,
下宽上窄,高足三丈,却没有城墙的厚度以及坚实,
说是一道用砖石砌起来的防御阵线更为恰当。
即便如此,相比于以往的木栅栏以及粗浅的防御工事,还是坚实许多。
至少其上修建了足够多的箭楼以及烽火台,
不仅能够在未接敌时造成杀伤,还能最快速度地传递讯息。
此刻,西城墙上的四座箭楼已蓄势待发,
军卒们立在其上,小心把持着弓弩长箭,眸光锐利,
在一侧,还有提前备好的火药以及箭矢,足够他们在此地造成杀伤。
不远处的烽火台早已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