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中,大约早上四点,
夜色尚未散尽,应天皇城依旧蒙着一层幽沉薄纱,静谧中透着凝重。
太子朱标高大挺拔的身躯在皇宫御道上挪动,脚步急切又轻巧,生怕惊扰这破晓前的安宁,一路向着武英殿赶来。
踏入殿门,却见殿内灯火通明,光晕在幽暗中撑开一方天地。
头发已近全白的朱元璋早已稳稳端坐于主座之上,
仿若一座历经岁月雕琢、饱经风霜的古岩。
他身形略显清瘦,常服加身,
袍上金丝暗纹于光影交错间闪烁粼粼波光。
面庞皱纹纵横交错,高挺的鼻梁下唇角习惯性微微下垂,不怒自威。
眉头紧锁成川字,双眸深陷,目光如炬。
此刻,他正全神贯注于案前奏疏,手中朱笔划动,
笔尖在纸面摩挲游走,沙沙作响。
此等场景,朱标已是见怪不怪,
随即整理袍服,下摆轻扬间,恭谨参拜大礼,朗声道:
“儿臣拜见父皇。”
朱元璋手中笔锋不停,只微微抬眼,
目光在朱标身上一扫,淡淡道:
“标儿,起来吧,天还未亮,倒来得不迟。”
朱标起身,垂手立在一侧,轻声回应:
“儿臣知父皇每日操劳国事,不敢懈怠,没想到父皇要比儿臣早上许多。”
朱元璋搁下朱笔,靠向椅背,揉了揉眉心,倦意一闪而过:
“天下大事,桩桩件件皆如乱麻,朕这双眼都快被这些折子糊住。
你既来了,便同朕一道看看,这各地呈上的事儿,没几件省心。”
说着,随手将几本奏折扔至案前空位。
朱标轻轻一笑,上前两步:
“父皇,不如传膳吧,您先歇息,儿臣来替您操劳。”
朱元璋下垂的嘴角勾起,如鹰般的眼中露出笑意,
歪身看向身旁恭敬站立的大太监,
手指着朱标,来回点着:
“看看,看看,儿子长大了,知道为朕分忧了。”
大太监矮身,抿嘴一笑:
“太子殿下贤德,陛下您也能省些心。”
“哈哈哈。”朱元璋发出大笑。
太子朱标站在桌前,也笑了笑,
而后打开奏疏快速游览,眼中闪过惊喜。
[会宁侯张温、北平都指挥使周兴奏修大宁等城,制:
大宁城门五,城周三千六十丈,濠长三千一百六十丈,深一丈九尺,
会州城门四,城周一千一百二十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