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点点流逝,直到清晨过去,
在杉木林汇聚的京军以及征南军尽数上山后,
傅友德才将眼睛从册子抽出,有些恍惚地看向前方汤池山,眼露深邃。
过了许久,他再次低下头,看向手中册子,视线停留在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句话。
[大明军卒,尤为擅长大兵团作战,
但要注意,在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之上,
各部旗官注意适当分散兵力密度,避免敌人密集杀伤,强调以密切协同、层层推进,交替掩护进攻。
傅友德盯着最后这句话左看右看,眉头愈发紧皱。
这本册子所记,是古往今来诸多将领在山地作战时的应对,
前半部分以他自己在云贵作战的方略为主,事无巨细,
甚至其中有些例子,他都已经忘了。
因为那不过是一个百余人的攻防厮杀,
与动辄数十万的大军相比,不值一提。
但却被册子记录,并且标注了精髓要义。
傅友德能看得出来,这本册子编撰得极为用心。
而在后半部分,是一些新式军械以及新式陷阱布置,
同样是用于山林作战。
但在册子最后,却出现了空白,也仅仅是在结尾留有一句话。
傅友德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
但他知道,这本册子缺少最关键的战法以及陆云逸在山林战事上的领悟,就是空缺的后半部分。
不知为何,傅友德觉得心痒难耐,想要迫切地知道,
陆云逸这个年轻人想要写什么。
这让傅友德心中如有蚂蚁不停乱爬,让他有些抓耳挠腮。
整个大明,在环境恶劣的山林作战中,他可以毫不谦虚地称作第一!
甚至因为时代进步,是古往今来的第一。
就算是古之名将也比不上他。
这也导致,山林作战的新战法与新军械大多是从他军中所取,也是他战阵方略的延续。
傅友德知道,一旦将领或军伍出现了此等状况,
就已经到了见山开山,见水涉水的死地,
没有人在前面引路,只能凭借他自己去尝试。
但偏偏他老了。
每每想到这一点,傅友德眸子就变得黯淡。
他先前觉得,可能会等到他死之后,
才会有新的将领踩在他的兵法方略上,结合自己的战法心得,将山林作战更进一步,
而他也会成为新名将的垫脚石,
就如被他踩在脚下当做阶梯的古之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