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身上甲胄,散发着冷峻光芒。
黝黑的皮肤,彰显着坚韧,
半裸在外、沾染着些许血渍的刀把,诉说着他们的精锐。
然而,此刻的士气却前所未有的古怪,
一股茫然情绪,笼罩在所有人心头。
军卒们望向高台上的大人,满心期待大人能发表几句慷慨激昂的话语,
点燃他们心中的热火,让他们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预料中的慷慨陈词并未出现。
高台上的大人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弟兄们,我们回家。”
说罢,便转身离开了高台。
周围原本激昂的号角声,以及那剧烈的鼓点,也随之戛然而止。
紧接着,一队队身着红衣的礼乐之人,出现在营寨的四方。
一阵奇异的韵律陡然响起,如丝丝缕缕的丝线,
轻柔地缠绕在营寨的每一个角落。
军卒们原本有些茫然的眼神,在听到这韵律的瞬间,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拨动了心弦。
他们不自觉地挺直了身子,目光中开始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这,是出征的战歌。
“玉盘玉盘,
你为何悬于屋顶上,
或彰或藏,空里流霜。”
低沉沙哑的乐声,
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弥漫在整个营寨。
这声音,恰似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他们记忆深处那扇有关家乡的大门。
北方、大宁。
他们的思绪,瞬间飘回到自家屋檐下悬挂的旧物。
那些旧物,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光,承载着无数个宁静美好的夜晚。
一些年轻的军卒,眼眶微微泛红。
不知为何,听到这些旋律后,他们只觉得鼻子发酸。
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儿时在屋檐下嬉戏的场景,
那时的他们,仰头看着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
“玉盘玉盘,
你可曾装过喜时糖,
时盈时亏,寂照泪光。”
军卒们仿佛闻到了家中饴糖那香甜的气息,
此刻成为了他们心中最渴望的味道。
或许,他们真正渴望的,是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饴糖时的那份温馨。
有的军卒低下头,轻轻捻着手,神情空洞,沉浸在对往昔的回忆之中。
“玉盘玉盘。
你可曾见过别时泪长淌。”
“玉盘玉盘。
你可曾听过百年故事千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