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县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2024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70.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全年人均生产总值元,增长5.1% 。工业领域,已培育出矿业、煤化工、轻纺、建筑、机械制造、医药等多个产业集群。其中,矿业依托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形成了从开采到初级加工的产业链;煤化工产业在技术创新驱动下,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轻纺、机械制造等产业则通过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作,拓展市场空间。农业方面,灵寿县是河北省重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享有“食用菌之乡”“金针菇之乡”的美誉 ,以食用菌、核桃、板栗等特色种植为核心,构建起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同时,积极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打造了狗台仙桃、塔上红薯、南营茶叶、青同桑葚、马家庄葡萄等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发展家庭农场487家、农民合作社593家 ,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拥有五岳寨、水泉溪、楸山3个4A级景区,以及锦绣大明川、漫山花溪谷等一批优质旅游景点 。2021年,全县旅游景区(点)数量达到10个,接待游客160.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亿元 ,旅游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政治层面,灵寿县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推动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层治理中,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加强法治建设,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政府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引导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灵寿县文化内涵丰富多元。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体系,受历史迁徙和地形阻隔影响,形成多个特色方言群。灵寿话语音语调具有独特特征,除平、上、去三声外,还保留大量入声字,平声不分阴阳,调值为22,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宗教文化方面,佛教自传入已有超过1400年历史,虽历经战乱,旧时的幽居禅定两座寺院已不复往日辉煌,但仍有少量信众传承信仰;道教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当时修建的以西王母庙为主体的道观建筑群,在明末战乱中损毁;天主教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由法国传教士传入,主要在孙家庄和冯家庄发展教徒;基督教则于清光绪二十年(1842年)由英国牧师设堂传教,七七事变后教堂被毁 。民族构成上,全县有23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满族、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