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东麓的生态人文之地
赞皇县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中段东麓,是石家庄市下辖的重要县域。其地理坐标在东经114°17′ - 114°53′、北纬37°26′ - 37°46′之间,县域总面积达1210平方千米,在石家庄各区县中面积规模较大。东与高邑县、元氏县接壤,南和临城县、内丘县交界,西连山西省昔阳县、和顺县,北邻井陉县、鹿泉区,处于河北平原向山西高原过渡的关键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兼具山地与平原的双重风貌,自然与人文景观丰富多样。
赞皇县现辖4个镇、6个乡,共计211个行政村。4个镇分别为赞皇镇、院头镇、南邢郭镇、嶂石岩镇;6个乡是许亭乡、西龙门乡、黄北坪乡、土门乡、张楞乡、曲江乡。赞皇镇作为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核心。镇内政务办公区、商业街区、教育医疗设施分布有序,主干道车水马龙,商业店铺种类繁多,从生活日用品店到特色餐饮店一应俱全,满足居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院头镇位于县域南部,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农业种植和旅游开发上优势显着;南邢郭镇靠近平原,农业基础扎实,同时工业也在稳步发展;嶂石岩镇因拥有知名的嶂石岩景区,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各个乡依据自身地形和资源条件,走出差异化发展道路,像许亭乡依托良好生态和历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西龙门乡凭借平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黄北坪乡作为革命老区,深挖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土门乡、张楞乡、曲江乡则在生态农业、特色种植等领域持续发力。
赞皇县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赞皇”县名源自境内赞皇山。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正式设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代时期,这里诞生了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两位名相。李德裕在政治上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对唐朝中后期的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还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被梁启超列为“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 。漫长岁月里,赞皇县见证诸多历史事件,留存众多历史遗迹。治平寺石塔位于赞皇县城东南1公里处,始建于隋代,石塔造型优美,塔身雕刻有精美的佛像、花卉等图案,线条流畅,工艺精湛,是研究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李氏墓群埋葬着李德裕家族成员,墓群规模较大,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大量陶器、瓷器、金银器等文物,为研究唐代丧葬习俗、社会文化提供重要线索。
赞皇县地形地貌复杂,地势呈现西高东低态势。全县山区面积占比81%,平原仅占19%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