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特色民俗活动,每逢佳节,各式花灯装点街道,展现浓郁的地方风情。
(十三)新庄子镇
新庄子镇面积61.8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以农业和小型加工产业为主。近年来,镇内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果蔬种植。同时,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乡村环境,村庄道路整洁,庭院绿树成荫。
(十四)罗家屯镇
罗家屯镇面积118.7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位于滦河沿岸,水资源丰富,农业灌溉条件优越。镇内以粮食种植和淡水养殖为主,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罗家屯镇历史悠久,保留多处古建筑和传统民俗,展现着岁月的痕迹。
(十五)尹庄乡
尹庄乡面积70.6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以农业和林果业为主,重点发展板栗、苹果等特色种植。乡内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同时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举办民俗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十六)东荒峪镇
东荒峪镇面积101.3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地处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近年来,镇内积极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镇域内自然风光秀丽,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十七)白庙子镇
白庙子镇面积92.4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以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近年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蔬菜大棚和养殖小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镇内交通便利,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二、历史文化底蕴
迁西县历史源远流长,拥有众多重要历史遗址。世界最古老的大洋地壳遗址就位于此地,36.7亿年前的岩石记录着地球早期的演变历程。新石器时代的西寨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和骨器,为研究早期人类生活提供了珍贵资料。
明朝时期,戚继光镇守蓟镇,在迁西修筑长城、训练军队。三屯营古城曾是蓟镇总兵府所在地,部分城墙和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景忠山上留存的军事建筑,见证了当年的防御体系。
抗日战争时期,喜峰口战役在此打响。宋哲元、张自忠率部与日寇展开激烈拼杀,战士们挥舞大刀奋勇杀敌,《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并传唱全国。李运昌、李中权等先辈在此发动冀东抗日暴动,为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迁西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忍字口背杆是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表演者身背特制背杆,上面装饰着人物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