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东麓的千年古韵与多元风情
内丘县地处河北省西南部、邢台市中西部,太行山东麓地带,县域东西长61千米,南北宽31.2千米,总面积787平方千米。东与隆尧县、任泽区相邻,西与山西省昔阳县交界,南连邢台信都区,北接临城县、赞皇县。截至2024年,全县辖5镇4乡,分别为内丘镇、大孟村镇、金店镇、官庄镇、柳林镇,以及五郭店乡、南赛乡、獐么乡、侯家庄乡,常住人口约25.8万。县政府驻地位于内丘县扁鹊大道269号,是邢台市一城五星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距石家庄仅80千米,与周边大城市的距离均在300千米左右,交通区位优势显着。
一、历史沿革:跨越千年的时空脉络
内丘县的人类活动史可追溯至旧石器晚期,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更是人类活动的活跃区域。西周时期,境域属邢国领地;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在此留下诸多传奇事迹。他不仅救活晋国大夫赵简子,获赐四万亩田地,还让虢国太子“起死回生”,此后太子随其在蓬山一带采药行医,这些故事为内丘的历史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后设中丘县,属邯郸郡。西汉时,县域划归冀州常山郡,新莽时期改称直聚,东汉属冀州赵郡。三国魏时,此地为赵郡辖地,晋朝初期属冀州赵国,晋末因战乱县制废置,太康六年升为中丘郡。十六国时期,内丘数易其主。隋开皇元年,为避隋文帝之父杨忠名讳,更名为内丘县,此后在邢州、赵州等行政区划间多次变动。唐代武德年间,析龙冈县东北境复置青山县,与内丘县同属邢州,开成五年青山县再次并入龙冈县。
五代时期,内丘历经后梁、后唐、后晋等政权统治。宋初属邢州,宣和元年改隶河北西路信德府。金天会七年,信德府改为邢州,内丘属之。蒙古世祖中统三年,邢州升为顺德府,辖内丘;至元二年,顺德府改为顺德路,继续管辖内丘。明代洪武元年,撤路设府,内丘属北平布政司顺德府,永乐年间改隶直隶京师顺德府。清代雍正四年,为避孔子名讳,“丘”改为“邱”,内邱县属直隶省顺德府。
民国初期,内邱县属直隶省冀南道,后改属大名道。1937年12月31日,内邱抗日县政府在獐獏村成立。1949年8月,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新中国成立后,内丘县隶属关系几经调整,1993年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内丘县自此归属邢台市管辖。2009年8月,正式确定名称为内丘县,沿用至今。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