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着众多雄伟壮观的宫殿建筑,如今虽只剩下残垣断壁,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辉煌与气势。
手工业作坊区分布在宫殿区的周围,主要有冶铁、制骨、制陶等作坊。从遗址中出土的大量铁器、骨器和陶器等文物可以看出,当时燕国的手工业已经相当发达。居民区则分布在东城的南部和西部,房屋建筑密集,街道纵横交错,展现出当时城市生活的繁荣景象。
西城为郭城,是为加强东城的防御而修建的。城垣高大宽厚,设有城门和了望台等防御设施。在燕下都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如青铜器、玉器、陶器、铁器等。其中,以透雕龙凤纹铜铺首、成组的编钟等文物最为着名,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研究战国时期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紫荆关遗址
紫荆关是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位于易县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紫荆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 。
紫荆关关城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关城周长约4公里,设有城门9座,其中以南北二门最为重要。南门称“南天门”,门额上刻有“畿南第一雄关”字样,城楼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北门称“拒马门”,因拒马河从关前流过而得名。关城内还保存有许多古代建筑和军事设施,如城墙、敌楼、烽火台等。城墙高大厚实,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依然坚固如初。敌楼和烽火台分布在关城周围的山顶上,用于了望和传递军情。
在历史上,紫荆关曾发生过多次重要的战争。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攻打紫荆关,与金兵在此展开激烈战斗;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部进犯,英宗亲征在土木堡被俘后,瓦剌军曾试图攻破紫荆关直逼北京 。这些历史事件都为紫荆关增添了浓厚的历史色彩,也使其成为研究古代军事战略和战争历史的重要遗址。
(三)战国影视城
战国影视城位于易县北福地村,是为拍摄历史巨片《荆轲刺秦王》而建,后又成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楚霸王》等众多影视作品的拍摄场地 。影视城占地面积广阔,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外城区、内城区和秦城区三部分。
外城区主要是一些仿古建筑群,包括燕国的市井街道、商铺、民居等,生动地再现了战国时期燕国的城市风貌和生活场景。街道上店铺林立,酒旗飘扬,行人熙熙攘攘,让人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