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坊>游戏竞技>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第12章 保定市《蠡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保定市《蠡县》(4 / 10)

老的墓葬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大宋台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是研究东汉时期墓葬文化和宗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1982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历史的厚重。

5. 李恕谷墓:位于留史镇西曹佐村北500米处,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李恕谷的安息之地。墓封土高1.6米,呈圆形,东西长3.5米,南北宽3.5米,墓南侧建有砖砌碑楼一座,顶为歇山式瓦顶,内竖白石碑一通,碑阳刻“皇清大儒李恕谷先生之墓”“咸丰十年岁次庚申仲夏”。墓两侧放置“李恕谷先生故里”“恕谷先生后裔”两通白色石碑,整座墓地被树木环抱,显得清幽宁静。李恕谷与其师颜元合创“颜李学派”,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李恕谷墓对于研究“颜李学派”以及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2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四、民俗风情

1. 民间花会:蠡县的民间花会历史悠久,始于明末清初,以形式多样、人数众多而闻名。主要有狮子舞、高跷、龙灯、旱船、幢幡、太平车、跑驴、竹马会、秧歌、二鬼摔跤、猪八戒背媳妇、武术等表演形式。每逢春节、正月十五等传统节日,民间花会便热闹登场,成为人们庆祝节日的重要方式。送子参军、婚丧嫁娶、开业庆典、大型会议等场合,也常常能看到民间花会的身影,它们为这些活动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从1983年起,县政府每年正月十二都会组织大型民间花会进城表演,参与表演的人数多达6000余人次,场面十分壮观。其中,中埝村娱乐会最具地方特色,其前身叫“摆着会”,会员出会参加祭祀活动自带干粮,纯为自娱自乐。主要花会节目有大鼓、中幡、狮子、旱船、竹马、高跷、杠枪等,会员遍布全村。这里的舞中幡技艺精湛,可追溯到清末名震京华的天桥艺人王小辫,其祖籍便是中埝村,中幡的舞技一直在本家传承,表演上乘者有王老冲,其绝活有“灌顶”“秦琼背剑”“二郎担山”“童子拜观”“老虎挠尾”等,中幡条幅书:“中集祥云一方康泰,幡招瑞气四季平安”,此幡目前保留完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 民间音乐:蠡县的民间音乐同样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就有记载,多以民间小调为主,寺院音乐为辅。清中期,地方戏曲传入蠡县,音乐形式得到较大改进和突破,音乐曲牌与大鼓队、歌咏队、剧团、剧社、文艺宣传队相结合,吹歌队与打击乐也融为一体,使民间小调和寺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